-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關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研究
有关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研究
1.张宝英/滕松梅/张宝玉 《关于“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考》,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
2.于光远 《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时代》,开放时代 2001年第6期3.胡仪元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机制看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
4.王孝哲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天府新论 2003年第2期
5.刘明合、祁刚利 《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 生产力研究 2004年第9期
6.吴涌汶 《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探索 2003年第4期
7.齐希让 《怎样把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天津师大学报 2000年第3期
8.段忠桥 《对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概念的再考察》,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5年第3期9.高连克 《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年第2期
10.巨乃岐、刘冠军 《生产力新论》,东方论坛 2003年第1期
11.秦裕华 《生产力概念新内涵再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第5期
12.蔡捷、王银清 《生产力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财金贸易 1998年第4期
13.姜正冬 《生产力概念新解》,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14.林娅 《关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问题的几点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5期
15.黄楠森 《哲学三题》,江海学2006年第1期
16.徐怀东\刘世文 《论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历史化展开》,文史哲1999年第5期
17.周宝玺 《生产力标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文史哲2000年第2期
18.谭培文 《人类的利益是发展生产力》,北京社会科学院1999年第3期
19.宋养琰 《生产关系面面观》,河池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3期。
20.苏亮乾 《论江泽民社会发展的动力观》,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1.张澎军、郭凤志 《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历史逻辑基础》,求是2001年14期
22.吴云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学术交流2004年第4期
23.杨小群《生产力及其发展的决定作用探析》,求索1999 年第2 期
24.胡义成 《“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逻辑起点》,甘肃社会科学1999 年第2 期
25.郭建宁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5期
26.曹招根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合理理解》,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4期
27.王晓林 《生产力观点的主体性诠释——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人本”底蕴探析》,《现代财经》2004年第1期
28.王玲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一脉相承》,学术交流,1999年第2期
29.陈炳辉 《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2期
30.姚挺 《应从资本论范畴的逻辑体系理解生产方式》,当代经济研究 1999年第8期31.董德刚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32.项盛发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论与毛泽东的实践标准论》,社会主义研究 2000年第1期
33.侯少文 《解读先进生产力》,理论前沿,2001年第9期
有关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研究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一)生产力的定义
生产力是由人(劳动者) 和物(生产工具) 两个因素构成的。人和物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就构成了生产力, 它表示人类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 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齐希让 怎样把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天津师大学报2000 年第3 期
所谓生产无非是按照人的意志和目的,改变一种物质的状态,物质状态的改变需要与能量转化同步,而能量转化过程中可能做有用功,也可能做无用功,有用功与总功即总的能量耗费之比,就是能量转换的效率;这也就是说,能量耗费与效率的乘积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人的目的实现物质状态变化所做的有用功。由此, 我们可以给生产力下一个简短的然而包含了决定其水平的各种因素的定义: 生产力是输入生产系统的能量发生转化而做的有用功。
……吴涌汶 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探索2003年第4期
生产力作为人按实践方式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能力,本身就是一个范畴的系列。首先是个人的劳动力,即所谓“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③其次是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