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出血與血栓的基础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出血與血栓的基础理论

第二十章 出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 ?   本章考点   1.血管壁止血功能   2.血小板止血功能   3.血液凝血机制   4.抗血液凝固系统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6.血液流变学   7.血栓形成      重点:   1.掌握血小板结构、特点、生化组成和止血功能   2.掌握凝血因子种类、性质和凝血机制   难点:   1.血小板结构、特点和生化组成   2.抗凝和纤溶系统及功能      一、血管壁的止血功能(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   1.血管壁的结构:参与止血作用的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和微循环血管,这些血管的功能和组织结构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均可分为内皮层、中膜层和外膜层三部分。   (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胞连续排列构成。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weibel-palade body)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以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等。   (2)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起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并启动凝血过程的作用。另外还参与血管的舒缩功能。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壁与组织之间的分界层。   2.血管壁的调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反应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   (1)神经调控:血管壁中的平滑肌受神经的支配,通过神经轴突反射来实现。   (2)体液调控:内皮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3.血管壁止血功能   (1)收缩反应增强:当小血管受损时,通过神经轴突反射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血栓烷A2(TXA2)、5-HT和ET等使受损的血管发生收缩,损伤血管壁相互贴近,伤口缩小,血流减慢,凝血物质积累,局部血粘度增高,有利于止血。   (2)血小板的激活:小血管损伤后,血管内皮下组分暴露,致使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结果在损伤的局部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也有利于止血(一期止血)。   (3)凝血系统激活:小血管损伤后,内皮下组分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凝血系统。最后在损伤局部形成纤维蛋白凝血块,堵塞伤口,有利于止血(二期止血)。   (4)局部血粘度增高:血管壁损伤后,通过激活因子和Ⅻ和激肽释放酶原,生成激肽(bradykinin),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出血管通透性因子。激肽和血管通透性因子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血流减慢,有利于止血。   二、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   1.血小板的结构和生化组成: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结构可分为表面结构、骨架系统、细胞器和特殊膜系统等四部分。   (1)表面结构及生化组成:正常血小板表面光滑,有些小的凹陷是开放管道系统(open canalicular system,OCS)的开口。表面结构主要有细胞外衣(exterior coat)和细胞膜组成。细胞外衣(糖萼,glycocalyx)覆盖于血小板的外表面,主要由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糖链部分组成,是许多血小板受体(如ADP、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等)所在部位。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包括糖蛋白)和脂质(包括糖脂)组成。膜脂质中磷脂占主要成分(75%~80%),其次是胆固醇(20%~25%),糖脂占2%~5%。各种磷脂在血小板膜两侧呈不对称分布。血小板膜糖蛋白有多种,其含量和功能见表2-20-1。血小板膜上还有Na+-K+-ATP酶(钠泵)、Ca2+-Mg2+-ATP酶(钙泵)和其他阴离子泵,它们对维持血小板膜内外的离子梯度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表 2-20-1 主要血小板膜糖蛋白 名称 分子量(Kd) 主要功能 GPⅠa 160 与GPⅡa形成复合物,是胶原的受体 GPⅠb 165 GPⅠc 148 与GPⅡa形成复合物,是Fn的受体 GPⅡa 130 与GPIa或GPIc形成复合物,是胶原和Fn的受体 GPⅡb 147 GPⅢa 105 与GPⅡb形成复合物 GPⅣ 88 是TSP的受体 GPVⅤ 82 是凝血酶的受体 GPⅨ 22 与GPⅠb形成复合物   TSP:凝血酶敏感蛋白   (2)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电镜下,血小板的胞质中可见微官、微丝及膜下细丝等,它们构成血小板的骨架系统,在维持血小板的形态、释放反应和收缩中起重要作用。   (3)细胞器和内容物:电镜下血小板内有许多细胞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α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三种。其中,α颗粒含量最多,估计每个血小板中约含100个。三种颗粒中含有多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