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讲解、教师版)2010届高考语文专题5: 正确使用成语知识点分析
(经典讲解、教师版)2010届高考语文专题5: 正确使用成语
【考纲解读】2009年《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查能力为D级,即表达应用。
该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望文生义
是由于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整体含义,甚至以今义曲解成语引起的。例如:“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文不加点”应指作文一挥而就,不加修改成文,例句显然将它理解成了“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2)色彩不当
是由于不能辨识表义相近的成语的褒贬色彩而引起的。例如:“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些刚烈。”“始作俑者”是指首开某种恶劣风气的人,或第一个做坏事的人,属于贬义词,例句显然未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3)用错对象
由于未弄清成语的特定含义、适用范围而引起的。例如:“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当然不能用来修饰商品。
(4)轻重不当
由于不能理解词义相近的成语表义程度的轻重而引起的。例如:“你这真是高瞻远瞩啊,开学就提前准备好了,因此这次考试取得了班上前三名的好成绩。”“高瞻远瞩”语义太重,应用“先见之明”。
【知识梳理】
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准确辩识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要注意下面的一些情况: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 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2. 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入木三分不能说3. 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例1.和盘托出:愿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例2.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四)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五)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表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理)第八讲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 (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doc
- (一)施永红.doc
- (文)第八讲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 (精品)2010届高三新课程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课件.ppt
- 009-2010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一学期年文科班期中考试题岳麓版选修三.doc
- (最新创作)2010届高三物理每周精析精练: 交变电流.(全解全析).doc
- 009—201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南昌中学2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人教版.doc
- (最新)2010届高三地理每周精析精练:交通与地域联系全国通用.doc
- 01-多面体的结构(周淑娟).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