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复习课中数学素养的培养略论
数学复习课中数学素养的培养略论 【摘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应当贯穿于整个学段,体现于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堂之中。数学复习课不应仅仅满足于习题教学,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应当通过提升学生的数学欲望、强化学生的思维转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从而渗透数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数学素养;数学文化 【作者简介】赵士元,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江苏苏州,215007)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会员。 一般的观点认为:数学复习与数学素养的培养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复习的数学教学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作为思想领域的数学素养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品质。目前尽管各地教学行政机构都在反思“应试”给教育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也正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应试”对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几千年的科举制度决定了考试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更何况就目前的机制来看,高考是最公平、最值得老百姓信任的人才选拔机制。有考试,应试就在所难免,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如何去批判“应试教育”,我们要做的是对应试教育进行反思剖析,从应试教育中寻找有利和不利于我国目前教育的因素,从而做到科学地进行应试教育,本文试图就在数学复习课中如何渗透数学素养的培养作一探讨。 一、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升学生数学欲望 什么是数学?一般认为,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有三个基本特性:思维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我们发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强调的更多的是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伴随着教育评价机制的局限性、教学的急功近利、各级主管部门的应试指标,大题量的数学训练让我们的学生“闻数丧胆”。由于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它的第三大特性“广泛的应用性”,让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很模糊。他们认为学习数学仅仅只是为了让高考总分有个突破,于是一种被迫学习的阴影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出现的结局是:教师急功近利、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表面上教师教过了的题目学生知道了,但其中隐藏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却往往被教师一带而过,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保有时间非常有限。于是,在高考复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教师感叹:一方面讲过了的知识学生没记住,另一方面学生又会乱七八糟地“创造”出一大堆似是而非或者根本不对的“知识”,复习陷入了“恶性循环”。 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问题不完全在高三,而在基础年级的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不只是为了高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视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渗透数学史知识和数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时代发展到今天,数学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从历史来看,数学最早应用于食物、牲畜、工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分配与交换,房屋、仓库的建造,丈量土地、兴修水利、编制历法等。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逐渐扩展和深入到更一般的技术和科学领域,“数字地球”的构想已逐渐成为事实,数学已被应用到气象、海洋、地震、遥感、资源探测、环境、生态等各个领域。二十世纪,随着CT的问世和人类对DNA的关注,“数学生物学”也产生了,它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生命与智力。二十一世纪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凸显。 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能注意渗透各种有用的数学史知识,同时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数学动态,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定会越来越浓,学生不会再认为学数学只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技能。这时我们的学生会自觉地将这种学习的动力内化为学习的需求,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时,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善用数学语言,强化学生的思维转换 数学,可以说是一门符号性的学科,大量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都是通过一种符号性的语言来表现的,因此在数学课堂里应善于应用符号语言来描述数学定理。受中学生年龄层次和抽象概括能力的限制,在使用符号语言时,应注意学生知识的前后连接,充分利用“通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性质。当然,这样的要求未必能在新授课时就达到,但数学复习课作为一种对新授课的补充和巩固的课型,就理应能达到。比如在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定理时应让学生从相对复杂的图形中提炼出定理的特征图形,同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其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能结合图形用特定的数学符号描述出定理的内容,这既是应试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概括能力的需求。 不少自然科学家、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家都对数学的语言功能有过明确的论断。著名物理学家玻尔(N.H.D.Bohr)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成都市2013-2015年初中思想品德毕业考试题汇编(带答案).doc
-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途径0.doc
- 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特点分析潜力巨大高收入是主流.doc
-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垃圾焚烧发电应用前景.docx
- 我国地热能行业运行现状及面临问题分析.doc
- 我国水泥生产研究调研报告.doc
- 我国甘薯产品消费结构与国内外市场贸易分析.docx
- 我国港口城市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doc
- 我国民办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研究及对策.doc
-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特点态势及方向分析.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