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柯比意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2 柯比意與國際現代建築協會
柯比意Le Corbusier (1887-1965)
柯比意出生於瑞士西北靠近法國邊界的小鎮Jura山區,父親從事鐘錶雕刻,母親是鋼琴家,曾在故鄉的鐘錶技術學校學習,對美術感興趣,未受過正規的建築學教育,靠自學成才。 1907年先後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築,在巴黎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奧古斯特·裴瑞建築師事務所學習,後來又到德國貝倫斯事務所工作,在那裡他遇到了一起工作的格羅皮爾斯和密斯·凡·德·羅,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一起開創了現代建築的思潮。1907~1911年赴中歐和地中海地區遊學考察,形成了他對住宅的概念,對古典比例、幾何形體、明暗處理和風景背景有所體驗和理解。同時也結識了許多歐洲現代建築運動的先驅者。1917年在巴黎會見畫家歐珍方(Amedee Ozenfant),在其影響下開始作畫。
柯比意於1917年定居巴黎,同時從事繪畫和雕刻,與新派立體主義的畫家和詩人合編雜誌《新精神》。出版單行本書《邁向新建築》,否定十九世紀以來的因循守舊的建築觀點、復古主義的建築風格,歌頌現代工業的成就,提出我們的時代正在決定自己的樣式。
國際樣式建築學派的第一代建築師、城市規劃師、畫家,著作甚豐,為該學派最積極的鼓吹者。1920年與詩人德梅(Paul Dermee)創辦了《新精神》(L‘Esprit Nouveau)刊物,宣傳19世紀末20世紀初關於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先進思想,抨擊歷史風格和當時流行的與結構無關的浮華裝飾,捍衛功能主義和工業社會的新興價值。
1920~1921年他在《新精神》刊物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後彙集成書,題為《邁向新建築》(Vers une architecture)。其中「建築是形體在光線下有意識的、正確的和壯麗宏偉的相互組合」、「住宅是居住的機器」、「人行直路,驢走彎道」等成為他的名言。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設計提出著名的「新建築五點」,它們是:
1. 底層架空;
2. 屋頂花園;
3. 自由平面;
4. 橫向的長窗;
5. 自由立面。
此設計理念,已表現於薩伏依別墅(Villa Savoye, at Poissy, France, 1928 to 1929)設計上。
1922年在秋季展覽會展出的準備工業化生產的兩所示範住宅表現了前期作品的中心思想。其中西特羅昂住宅Citrohan表現了他所認為的現代建築的5項特點︰底層透空,只有柱子支承上層;屋頂平台,可用作花園和住宅的一個重要部分;平面布置開敞;無裝飾的立面;條形的窗,以保證結構框架的獨立性。內部空間表現了明顯的對比,寬敞的起居部分和閣樓式的臥室
1922~1940年柯比意與其堂兄尚內雷(Pierre Jeanneret)合辦建築事務所,作了大量建築設計和城市規畫,雖未實現,但流傳很廣,引起迴響。
出版《光輝的城市》對城市規劃提出許多想法,不同於當時反對大城市的思潮,主張全新的城市規劃,認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靜衛生的城市環境,首先提出高層建築和立體交叉的設想,是極有遠見卓識的。
1927年參加了擬在日內瓦興建的國際聯盟中心大廈設計競賽。他的方案嚴格根據對功能要求的分析,優點突出,本可中選,但因評委中保守分子的阻撓而託詞給了較低的評價。這事引起了輿論對他的支持和推崇。次年即在瑞士拉薩拉(La Sarraz)成立了國際現代建築會議,作為針對日內瓦的失敗而捍衛前衛派建築的組織,但到了1930年這個組織改為側重於城市規畫理論的研究。他作為法國分會的祕書,在戰前的5次會議中特別活躍,尤其是在1933年第四次會議中發表了關於現代建築基本原則的一項宣言(後稱為《雅典憲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致力於建築模矩和人體尺度的研究,迄1950年完成。戰後的重要作品有聖瑪利修道院和馬賽公寓,後者高18層,有23種單元,樓內有兩條「街道」,設有店鋪及學校、旅館,屋頂有托兒所、幼稚園、體育館及露天劇場。立面有陽台和他首創的預製混凝土遮陽板。龐大的量體,雕塑式的造形,粗糙的表面,強烈的色彩,代表了他後期作品的表現主義傾向。在法國的兩座宗教建築又更進了一步。朗香聖母院(1950~1955)放棄了他的著名的功能主義原則,為了美學與視覺效果,將牆體加厚一倍,看來像是懸吊著的屋頂實際上是架在許多支柱上。以後他在法國的聲譽日隆,並活躍於國際建築界。
1951年受印度旁遮普(Punjab)省的聘請作為新首府香帝葛(Chandigarh)的建築顧問,所作行政建築群的設計受到17世紀法國古典式城市設計的影響,完全不顧當地傳統,使用了粗躁不加修飾的混凝土牆面,巨大的混凝土遮陽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