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液膜分离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液膜分离技术

六、液膜分离技术前面介绍的各种膜分离过程用膜均为固膜,故又称为固膜分离技术。固膜的缺点是选择性低、通量小。为了使穿过膜的扩散系数增大、膜的厚度减薄,从而使透过速度跃增,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诞生了一种新的膜分离技术——液膜分离法,又称为液膜萃取法。它是一种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液态膜为分离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液体混合物的膜分离操作。它与溶剂萃取的传质机理虽然不同,但都属于液-液系统的传质分离过程。液膜分离技术自1968年由Norman首先提出以来,便以其新颖独特的结构和高效的分离性能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兴趣,并在冶金、医药、环保、原子能、石化、仿生化学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具有较为乐观的应用前景。 1、液膜分离原理1、液膜及其分类液膜是分隔两个液相的第三液相,它与被分隔液体的互溶度极小。膜相液通常由膜溶剂、载体、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所组成。膜溶剂是膜相液的基体,占膜总量的90%以上,选择膜溶剂主要考虑膜的稳定性和对溶质的溶解性。当原料液为水溶液时,用有机溶剂作液膜,当原料液为有机溶剂时,用水作液膜。载体是运载溶质穿过液膜的物质,它能与被分离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它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载体通过离子交换方式与溶质离子结合,在膜中迁移;非离子型载体与原料液中的金属离子、阴离子形成络合物以中性盐的形式在液膜中迁移。流动载体使指定的溶质或离子进行选择性迁移,决定分离的选择性和通量。表面活性剂起乳化作用,它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定向排列在相界面上,用以增强液膜。两种基团的相对含量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示,HLB愈大,则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愈强,一般HLB为3~6的表面活性剂用于油膜,易形成油包水型乳液;HLB为8~15的表面活性剂用于水膜,易形成水包油型乳液。表面活性剂是创造液膜固定油水分界面的最重要组分,它直接影响膜的稳定性、渗透速度、分离效率和膜的复用。稳定剂可以提高膜相液的粘度,促进液膜的稳定性。即要求液膜在分离操作过程中不过早破裂,以保证待分离溶质在内相中富集,而在破乳时又容易被破碎,便于内相与液膜的分离。液膜按其构型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两类。① 乳状液膜乳状液膜是以包裹层形式处于两液相之间,见图。被包裹的是内相,处于液膜外的称为外相。内相液在乳液膜内分散成许多微液滴,悬浮在膜相液中构成乳状液。微液滴直径为1~100μm,乳状液液滴直径为0.5~2mm。当内相是水溶液,膜相是有机溶液时,称为油包水型W/O液滴,用于分离水溶液;当内相为有机溶液, 膜相为水时,称为水包油型O/W液滴,用于分离有机溶液。乳状液膜形成的过程是:先将内相液分散到膜相液液中,形成乳状液膜。在分离过程中,外相的分离组分通过膜传递到内相而达到分离目的。乳状液膜的稳定性好,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萃取速度。② 支撑液膜支撑液膜是由溶解了载体的膜相液,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依靠聚合凝胶层中的化学反应或带电荷材料的静电作用,含浸在多孔支撑体的微孔内而制成,见图。由于将液膜含浸在多孔支撑体上,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支撑液膜的性能与支撑体材质、厚度及微孔直径的大小关系极为密切。通常孔径越小,液膜越稳定,但孔径过小将使空隙率下降,从而降低透过速度。支撑液膜使用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至几个月,不能满足工业化应用要求,需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稳定性。 2、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液膜分离过程可分为从原料液到膜相液和从膜相液到接受液两步萃取过程。而萃取过程又可分为物理萃取和化学萃取。因此,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有下列四种类型:②、内相有化学反应液膜不含载体。内相的接受液中含有试剂R,它能与原料液中迁移的溶质A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种不能逆扩散透过膜的新产物P,从而使渗透物A在内相接受液中的浓度为零,直至R被反应完全为止,见图。因此,保持了A在内、外相中的最大浓度差,促进了A的传递;相反,由于B不能与R反应,即使它也能渗透进入内相,但很快达到了渗透停止的浓度,从而达到了A与B的分离目的。③、偶合同向迁移膜相液中含有非离子型载体S,它与料液中的阴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同时,又与阳离子络合成离子对而一起迁移,称为同向迁移,见图。载体S在外相界面上与原料中的阳离子M+和阴离子X-生成中性络合物MX·S。此络合物不溶于外相而易溶于膜相,并以浓度差为推动力在膜内向内相界面扩散。在内相界面上,由于内相液浓度低,络合物解络,释放出溶质离子M+和X-。解络后的载体S留在膜相内,以扩散方式返回外相界面。④、偶合逆向迁移它是指膜相液中含有离子型载体时溶质的迁移过程,见图。用酸性萃取剂HR作为金属离子M+的载体,在外相界面上发生M+与H+的交换,生成的MR进入膜相,并向外相界面扩散,而交换下来的M+进入内相。由于M+在膜内溶解度极低,故不能返回。整个传递过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