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内容的择和确定
福建师大附中 林维武 话题的审视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王荣生教授 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1、文本体式 2、学生学情 话题的审视 “第二单元” “语式”上看,与“现代文”相对 “体式”上看,是“古代记叙散文” 话题的审视 “必修一”——初高中衔接 初中学了哪些内容? 数量:5(7) + 5(7) + 8(10) +8+4+10(12)40(48) 类型:叙事写人 山水游记 经典论著议事论说 应用文体等 交流话题的审视 “必修一”——初高中衔接 初中与高中在文言文学习上有什么差异? 交流话题的审视 “必修一”——初高中衔接: 初中与高中在文言文学习上有什么差异? 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的准则 体式:“文”须扣“体” 文言文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 “死于章句”:常态课堂 死抠字词,不见文章、文学、文化 “废于清议”: 观摩课堂 架空文本,架空语言, 奢谈文学、文化、文章 “言”“文”关系 “言”中有“文” “文”中有“言” “言”:文言词汇、句式与用法 教学的基础 “文”: “言”的学习和掌握,须在语境中加以认知和理解 “文”的品评和赏鉴,须在掌握词句基础上加以感知和体味 第二单元体式定位 “古代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的写作目标与内容 作为“记叙文”:以叙述整个事情为最主要目的,一般文中都要提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为“散文”:它讲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来表达中心思想 。 “记叙散文”需教的内容 1、叙事的艺术(情节的波澜、详略的得当、细节的描写) 2、表现的手法 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要求 “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单元要求与体式要求的“交集” 叙事的艺术(情节的波澜)——单元“文”教学内容重点一 (“表达交流”:写事要有点波澜) 单元要求与体式要求的“交融” 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单元“文”教学内容重点二 《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有张有弛,曲折有致(读者的心弦伴着秦师是否能退或紧或缓。) “退”中的游说 波澜起伏,环环相扣(读者的心情随着情节发展的变化而忽上忽下) 波澜起伏,环环相扣 波澜起伏,环环相扣 《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烛之武:不计私怨 深明大义勇而有谋 机智善辩《荆轲刺秦王》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荆轲:侠义果决勇而多谋沉着机智不畏强暴…… 《鸿门宴》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项羽:恃勇骄横 缺乏远虑粗疏麻痹 拙于应变轻信少谋 不辨忠良 学生需学习的“言”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实词、虚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例举“言”教学内容的确定 《烛之武退秦师》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存疑: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依《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厌”解释为“满足”时,“又写作‘餍’”,二者为“转注”?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依《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阙”有“损害”的义项。 例举“言”教学内容的确定 《烛之武退秦师》的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例举“言”教学内容的确定 《荆轲刺秦王》的实词意义 语境中理解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表示程度深刻毒) 3.人不敢与忤视(违反,抵触迎着目光看) 例举“言”教学内容的确定 《荆轲刺秦王》的实词虚词归纳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3、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表并列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例举“言”教学内容的确定 《鸿门宴》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倒装句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激疑启思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为什么不能得到郑伯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