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小学师素养.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及专业发展规划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育部2012.6.14.颁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各地制订教师培训规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分层分类分岗培训。 中央财政支持实施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主要支持农村教师培训,到2015年对550万名中西部农村教师普遍开展一次培训。 目 录一 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一般素养; 学科素养; 教育素养)二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一些举措三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 一 小学教师的素养1 教师的一般素养 (2) 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核心!) ● 热爱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合格的人。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思考:尊重的教育。 ● 教育是生存的需要、接受教育是孩子的本能。 ● 依据教育规律、基因的充分表达需要后天刺激。 ●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式教学。 1)建立大教育的观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科内的教学要注意全面培养 (70%)● 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身心素质。学科外的活动要注意教育价值 (30%)● 开朗的性格。● 与人合作、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创造力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机遇。● 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美国保罗伟地博士曾就“你心目中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这一问题,收集了九万名学生写的信,从中概括出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应具备的12种素质: 友善的态度; 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 耐性;兴趣广泛; 良好的仪表; 公正; 幽默感;良好的品行; 对个人的关注;伸缩性; 宽容;有方法。学生讨厌的教师主要的不良表现:经常训人; 过严; 情绪不稳定;留给学生做不出来的作业; 不耐心;没有同情心; 不和学生在一起;讨厌学生; 服装不整齐; 不笑;爱说坏话; 体罚学生; 不公平;一名学生出事责备大家; 偏爱;教法不好; 不易接近。怎样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从美国学生正反两方面的答案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2 小学教师的特殊素养 (1)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几何学、代数学、统计与概率等学科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对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对初中数学的基本内容能够把握,尤其是与小学数学关联密切的内容,如:小学负数与初中负数的异同;小学方程与初中方程的关联。 (2)全面把握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知道知识的核心思想; 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 知道知识的教育价值。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本质是研究关系: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 (3) 善用启发式教学用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中精力、学会会思考); 重点处理好学生参与中的“ 预设”与“生成 ” 的关系;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是与学生一起思考;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3 要在教学实践中 提高数学教育素养 认真专研教材:把握知识的思想与内在联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体现知识的教育价值;恰当应用教学方法。由“双基”“四基”基本知识;基 本 思 想;(基础)(素养)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5 要在“反思”中将经验 升华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成长= 经验 + 反思教学中,务必重视原始的点滴教学资料的收集、积累。可以按自然数序编号,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反馈信息、教学的成功与失误、即时的心得体会、自己和同伴的教学经验等等。 ● 观点一:“先学后教”或“学案导学” 依然把教和学割裂开来,并存在“线性思维”的倾向。 有时候教学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惊奇感”,未必“先学”;一节课中飞舞着几张试卷会使师生异常紧张,而且加重学校复印室的负担。 既然教学是一个“关系”范畴,那教和学就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同时发生。 ● 观点二:“少教多学” 依然存在把教学当做一个“东西”来看的倾向,“你多一点、我少一点”或相反。 不必整齐划一地规定“讲的时间”或“学的时间”;也不必根据“知识点”的数量来判定教学的“少”或“多”。 要不断追求教学的“关系性”和“丰富性”。 ● 观点三:“当堂训练” 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 因为学生不是上完一节课就结束了,因此不必追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 观点四:“教师是导演,学

文档评论(0)

wcc5435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