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其三)和《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记忆力好,古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学生对古诗学习还是较感兴趣的,但他们对古诗的鉴赏,特别是古诗的诵读技巧还是感到有难度的。如何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把握好节奏、重音、韵律,达到“‘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诗中受到熏陶,享受‘只可意会,无需言传’的陶冶,享受学语文乐趣”的境界,是教师要花大力气达到的目标,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
【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三)和《使至塞上》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的佳作。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大漠烽烟,或自得其乐,或苍茫壮阔,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复杂的情感。通过诗人描绘的景物,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丰富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的作者及时代背景。
2.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3.掌握诵读古诗的节奏、韵律等技巧。
4.分析诗中的意象,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通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5.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达成目标途径】(以“读”贯之)
1.学生初读两首诗,了解作家作品及背景。
2.细听范读,认准字音,理解词义,感知诗意。
3.再次朗读,把握节奏、重音和音韵。
4.赏析品读,找准意象,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悟情感。
5.反复吟咏,会读会背会默,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6.以《归园田居》为例,教会赏析诗歌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至塞上》。
【赏析古诗关键词】意象;意境(画面);情感;节奏;重音;韵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展示目标。
三、研读《归园田居》、《使至塞上》。
1.教师指导学习《归园田居》,教给学生欣赏诗的技巧和方法:
(1)一读:知作者。
(2)二读:正字音。
(3)三读:明节奏。
四言诗句,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诗句,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五言诗句,按音节可划分为“二二一”,或是“二一二”。如: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读:想意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
精彩句赏析:
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请说说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写景和写情结合,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②“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5)五读,悟情感。
情感:
表现了诗人傲然、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
特点: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
2.让学生以学习《归园田居》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使至塞上》。
(1)一读:知作者。
(2)二读:正字音。
(3)三读:明节奏。
(4)四读:想意象。
(5)五读,悟情感。
精彩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docx VIP
- 2025秋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9s12系列增强型捕捉定时器模块..ppt VIP
- 图书供货项目实施方案.docx VIP
- (高清版)B-T 42061-2022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pdf VIP
- 租房合同租房合同.pdf VIP
- 文华财经期货软件指标公式源码准确率最高的期货指标 白银期货指标公式.doc VIP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15-2021年桂林理工大学考研《874概率统计》初试真题合集.pdf VIP
- 2019-2021年桂林理工大学《859普通物理》考研初试真题合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