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
[摘 要]《生命 生命》一文紧紧围绕“生命是什么”这个主题,通过三个小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扎根文本,品读文本,回归文本,迁移拓展,将课堂上出生命的深度。
[关键词]生命 感知 感悟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74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生命 生命》,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作者用朴实简洁的语言,抒发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之所以选编这篇课文,其意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二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教学时可采用以下四个环节。
一、扎根文本,感知生命
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扎根文本,用好文本,读好文本,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教会他们读懂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人生智慧呢?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我们不能指望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我们必须聚焦核心目标。
目标怎样确定?正如薛法根老师所提倡的:学生已经掌握的、读懂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不必教;学生读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了学生也未必能懂、能会的,也不必教。这课的教学,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太抽象。引领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是教学重点,也是核心目标。化解重点的办法必须立足文本,依据学情。
上课伊始,教师努力创设情境,精心选取“鲜花盛开”“竹子破土”“小鸟喂食”这三个极具代表性、极具象征性的场景,让学生驻足欣赏,用心体会。从学生们那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那一声声由衷的赞叹中,可以看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在学生谈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揭题:“一粒种子要冲破多少阻碍才能看见阳光,一朵小花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绽放美丽,这些感人的画面,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那就是――生命。正因为生命是如此的顽强、美好、旺盛,它才能引起作者的思考。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台湾作家杏林子一同思考生命,感悟生命的深刻含义。”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紧紧围绕“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这三件事让学生思考。整节课,教师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可感可触。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于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感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是沙漠中的仙人掌,生命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松,生命是砖缝中不屈向上的小瓜苗……这是立足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原生态的解读。
二、品读文本,感悟生命
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是有限的,仅仅是个例子,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如何超越文本,打破文本的限制呢?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必然。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阅读教学将是死水一潭。这就要求教者具有一种透视文本的阅读眼光,找到文本与生活的链接点,选准切入点,在学生所不能达到的地方穿针引线,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获得拨开迷雾、豁然开朗的阅读快感。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只掌心中的飞蛾,就是落入砖缝中的那颗种子,然后感受自己的心跳,谈感受。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面对生命,人们有两种选择:“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那我们应该做何选择呢?如何做才能好好使用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生活中有没有糟蹋生命的事例呢?教师再适时补充杏林子的材料,让学生走进杏林子,与作者同喜共悲。飞蛾、瓜苗、心脏都是寻常的生命,为何让作者如此震惊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但仅凭三个事例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在学生沉默的时刻,教师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作者是一个曾经对生活绝望了的残疾人。由此,学生豁然开朗,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可见,课外资料的引入必须立足文本,选择时机,在学生愤悱时,将阅读引向深入。这样,学生对生命是什么又有了深层次的思考,于是发自内心而又富有哲理的诗一般的话语便层出不穷了:生命是不屈的抗争,生命是一种希望,生命是一份坚持,生命是一种付出,生命是一种拼搏,生命是一种无私的爱……这是超越文本对生命是什么的领悟。
三、回归文本,善待生命
语文阅读教学适度扩容、拓展是必要的,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结果。因此,回归文本就是牵着风筝的那条线,任凭风筝飞得再高,教师都应紧紧抓住文本的线。文字是帮助我们了解文本、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工具和依据。只有带着学生认真研究这些符号,踏踏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们才能对文本有真正的理解。这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培训课件——房地产法律合规与风险管控(1).pptx VIP
- 2025南方电网保山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学生五四青年课活动策划书范文 - 172校园活动网.doc VIP
- 烹调工艺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新时达电梯控制系统AS380S随机图纸RH0000741;国标20;非18芯;V1.0.pdf
- 电气设备操作与检修安全课件.ppt VIP
- 新22J03 外装修图集.pptx
- DBJ/T01-43-2003《家庭居室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pdf VIP
- XX工程监理人员进场计划安排(2023年).docx VIP
- 无人机测绘技术: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测量PPT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