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 8.1 概述 (一) 定义三萜是一类基本母核由六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的,多数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以游离、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皂苷是一类结构复杂的螺甾烷及其相似生源的甾体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的低聚糖苷, 可溶于水, 其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大量持久性的肥皂样泡沫。甾体皂苷、三萜皂苷; 酸性皂苷、中性皂苷; 单皂苷、双皂苷、酯皂苷 (二) 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以双子叶植物最多,单子叶植物、菌类、蕨类、动物、海洋生物中均有。 (三) 生理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溶血、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生育、增强免疫、降血脂等作用。 (四)生合成由焦磷酸金合欢酯尾尾缩合成鲨烯,再环化而成。 8.2 三萜的结构与分类 一、链状三萜多为角鲨烯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鱼肝油中。环氧酶环化酶或弱酸性 角鲨烯2,3-环氧角鲨烯 二、单环三萜耆醇A (achilleol A) 三、双环三萜海洋生物——pouoside A-E、siphonellinol蕨类——油状二环三萜 四、三环三萜蕨类——油状三环三萜楝科——三环三萜苷 五、四环三萜基本母核为环戊烷骈多氢菲,17位为8个碳原子组成的侧链,母核上有5个角甲基:10(9),14,8(13)-甲基,4-偕二甲基 1、羊毛脂烷型 A/B,B/C,C/D均为反式稠合;C20-R构型; 10,13,17-β;14-α 2、大戟烷型大戟烷是羊毛脂烷的立体异构体, A/B,B/C,C/D均为反式稠合;10,14-β; 13,17-α 3、达玛烷型 A/B,B/C,C/D均为反式稠合;C20-R或S构型; 8,10,17-β;14-α4、葫芦素烷型 B/C为顺式稠合; 5,8,9-β;10-α 5、原萜烷型 C20-S构型;10,14-βCH3;8-αCH3 6、楝烷型 楝苦素,26个碳 7、环菠萝蜜烷型 10位甲基与9位环合,其余同羊毛脂烷型。 六、五环三萜1、齐墩果烷型 ( β -香树脂烷型)基本骨架:多氢蒎, A/B,B/C,C/D为反式稠合,D/E为顺式。8个甲基取代:8、10、17-β甲基14-α甲基4、20位为偕二甲基其他:多有3-羟基,此外可见羟甲基、羧基、双键等,△12(13)。 齐墩果烷型齐墩果酸含有此类皂苷的中药有人参、三七、柴胡、桔梗、甘草、远志、槲寄生、桑白皮、商陆等。 2、乌苏烷型( α -香树脂烷型、熊果烷型) 与齐墩果烷型的区别:20位没有偕二甲基,而是20和19位各有一个甲基取代。乌苏烷乌苏酸(熊果酸) 3、 羽扇豆烷型E环为五元环, D/E为反式 4、木栓烷型4,5,9,14,17- β甲基13- α甲基;20-偕二甲基 5、羊齿烷型、异羊齿烷型羽扇豆烷型的异构体 19位取代改为22位,8位改为13位 6、何帕烷型、异何帕烷型羊齿烷的异构体 17位甲基改为18位,13位改为8位 7、其他 8.3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性状游离三萜:多有完好的结晶三萜皂苷:多为无定型粉末,苦味和辛辣味,对人体粘膜有刺激性,还具有吸湿性。 2、熔点与旋光性游离三萜:有固定熔点三萜皂苷:熔点不明显,多为分解点(200~350℃)均有旋光性。 3、溶解性游离三萜——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三萜皂苷——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热甲醇、热乙醇和稀醇,难溶于低极性有机溶剂。正丁醇常作为皂苷的提取溶剂。 4、发泡性:持久、不因加热而消失。 5、溶血性 溶血指数:在一定条件(等渗、缓冲、恒温)下能使同一动物来源的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溶血原因:皂苷与胆甾醇结合生成不溶性分子复合物,破坏血红细胞的渗透性而发生崩解。 溶血强度规律:单皂苷 双皂苷、中性皂苷 某些植物的树脂、脂肪酸、挥发油也溶血 6、沉淀反应: (1)与胆甾醇、3-β-OH甾醇生成分子复合物沉淀 (2)与金属盐类生成沉淀: 酸性皂苷——硫酸铵、醋酸铅等中性盐 中性皂苷——碱式醋酸铅、氢氧化钡等碱性盐 7、颜色反应:三萜类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硫酸、高氯酸、磷酸)、中强酸(三氯醋酸)、Lewis酸(ZnCl2,AlCl3,SbCl5,SbCl3)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1)Lieberman-Burchard反应:白瓷板醋酐-浓硫酸/冰醋酸;显红紫色(2)Kahlenberg反应:纸片反应20%SbCl5,SbCl3/CHCl3;60-70℃显色(3)Rosen-Heimer反应:纸片反应25%三氯醋酸乙醇液;100℃显红-紫色(4)Salkowski反应:试管氯仿-浓硫酸;硫酸层(下层)——绿色荧光氯仿层(上层)—— 红色或青色(5)Tschugaer反应:试管冰醋酸-乙酰氯-ZnCl2 ;稍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