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致病性_培训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毒的致病机理 感染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细胞膜的改变 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病毒的致病性 Thank you * *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可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 形态: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 *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抗药性 致病微生物为何能在药物攻击下存活 Microorganism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抗药性 ? ? ? ? ? ? ? Bacterial Virulence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microbials——Basic Principles Reporter : xxxxxxxxx E-mail : xxxxxxxxxxxxxxxxx 1 What do you think of microorganism Virulence?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庞大的微生物世界对我们的兴趣相对较小。致病并不是它的法规。确实,从自然界中数目巨大的细菌来看,致病的频率非常之低,致病菌种类非常之少,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疾病通常是为共生所做的谈判失败后引发的,是其中一方越过了边境线,是对边界的生物学误解。” ——刘易斯·托马斯 ,1974年 正常(固有)微生物菌群 一个成人的肌体由十万亿个真核细胞组成,包括皮肤和黏膜表面以及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为一百万亿个真核或原核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其自身含有的微生物比自身的细胞多10倍! 一.概念 病原微生物-能够到达宿主、粘附和定植于细胞表面、侵入组织、产生毒素和其他有害代谢产物。 毒力-病原菌致病的强弱程度。 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侵入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血液 机体免疫力 环境因素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 一.概念 微生物的致病性 一.概念 微生物的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 一.概念 1.病原菌是怎样形成的?(基因组优化) 2.如何判断是否是病原菌?(科赫定理) 序列分析显示,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来源微生物的基因组可能包含不同数量的线状或环状的染色体以及染色体外的线形或环形复制子不同的组合。 稳定染色体的骨干和灵活基因库不断发生重复插入和删除,从而导致新的变种、病变型,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新的病原菌。 科赫定理是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包括: ①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於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内; ②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 ③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 ④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 微生物的致病性 二.机制 病原微生物 其他微生物致病机制 放线菌的致病性 真菌的致病性 病毒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致病性 致病放线菌 厌氧放线菌属 需氧诺卡菌属(少数)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由于大多数为腐生,故只有少数对人有致病性。 放线菌的致病性 衣氏放线菌是人体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拔牙、口腔粘膜损伤时,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对人有害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 放线菌的致病性 衣氏放线菌 侵入组织 大量繁殖 软组织慢性或亚急性肉芽肿性炎症 放线菌的致病性 诺卡菌属广泛分布于土壤,多为腐生性非致病菌。 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感染。 放线菌的致病性 致病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等 部位:皮肤、毛发、指(趾)甲,引起发炎和细胞病变。 治疗: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霉唑 位置: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真菌的致病性 真菌的致病性 浅部感染性真菌 代表:秕糠马拉癣菌 症状:皮肤表面出现花斑癣(汗斑) 肝脏毒素 肾脏毒素 神经毒素 造血组织毒素 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 真菌的致病性 病毒的致病性 病毒性疾病的特点 传播快 病死率高 易引起持续感染 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感染机体的途径 病毒感染机体的类型 病毒的致病性 * *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可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