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堂生态化教育的感悟.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践课堂生态化教育的感悟   [摘要]课堂生态系统可以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协同和进化。生态化教育为中学政治课堂提供新视角,还中学政治课堂长期缺失的要求――关注人的生命。结合生态化教育和陶行知生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从“生命现定位:他组织的有序平衡”“生命的省思:他组织平衡的打破”“生命自组织:自组织新序的构建”三个维度分析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关键词]生态生命自组织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5)040060   “聆听内在的指引,让你的脚步随时依循宇宙法则。你不会再感到良心不安、不快乐。你不会再违背造化或伤害自己。你只是宇宙意识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摘自《生命与意识的省思》   生态学认为,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课堂是作为生物主体的教师、学生以及所处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微观生态系统。思想政治课堂同样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升素养,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场所。生态化教育为中学政治课堂提供研究的新视角,还高中政治课堂长期缺失的要素――生命。课堂生态就是促进生命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常态。对教育教学、对课堂,教师应该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努力让教学与课堂依循宇宙法则。尊重自然与生命理应成为课堂的归宿,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要素的生命力,提升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现代自组织理论认为,从有序到无序之间是靠自组织方式来推进的,变化是由内在决定的。本文试图将生态体的自组织理论运用到政治课堂的实践中,让生态、生命构建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一、生命现定位:政治课堂他组织的有序平衡   他组织是指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生命从开始即处于有序的生态性运行,从有序到无序,从无序到有序都是可以通过自组织来推进的。政治课堂的生命定位在一开始是有序的,教师、教材、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这些要素有序组合,构建系统的平衡态。教师通过一系列策略、渠道将教师、教材、学生预设在一起,组合成有生命力的课堂结构,组合成合力影响学生的成长。但目前政治课堂的有序在本质上是一种他组织,缺少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自组织力。   政治课堂在“他组织”系统下正常运行,教师和学生缺少生命意识层面的省思。例如,教师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通过提问检测学生上节课的掌握程度;“讲授新知”,通过层次性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得到书本知识,或者直接画出书本知识点,再逐个讲解;“课堂巩固”,通过一定的习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科书(系统封闭),听教师的话(处于平衡态),认为科学就是逻辑(线性相互作用),不善于提出新的想法(缺乏涨落)。因此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他组织范畴。只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桎梏,一些纯理论的内容不是学生都能通过生命意识的体验而感悟到的,必要的背诵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复习课上关注“生态”,就得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给学生时间自己体悟知识,体悟知识与生命的结合。   但是,系统不是直接跳跃到自组织阶段的,他组织是自组织的必经阶段。只有当教学系统的他组织状态达到临界值时,才有可能转变为自组织结构。政治课堂由他组织状态发展到自组织阶段,需要磨炼、蜕变和省思。   二、生命的省思:政治课堂他组织平衡的打破   系统能否发展演化的前提条件是远离平衡,处于非平衡态。教师必须敢于打破这种平衡,无需保持课堂的同一格调。教师应善于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成长和年级的升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格调。   1.非线性思维――促进教学过程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发展。协同学理论指出,只有在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自组织结构。任何线性系统不会有进化和质变。笔者在哲学生活的教学中正逐步尝试“随机例证法”,即由学生提供案例,选择案例,不再是教师预设案例。笔者在论证联系普遍性中“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时,一个学生拿起其课桌上的物品――牛奶和笔,说明两者并无关联。之后在讲解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时,笔者全部以“牛奶和笔”为背景,让学生创设条件让两者产生联系,并具体分析这一联系的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被充分激发。许多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是根据答题的套路按部就班,缺少直觉思维和科学洞察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内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从整体出发,直接而迅速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善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打破旧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   2.生命的省思――从旧的有序发展到新的有序。聆听内在的指引,让你的脚步随时依循宇宙法则。人都是具体的,对事物的感知充满差异。自组织指导下的课堂是通过扰动受教育者内心的固有信念,产生信息重组,通过自组织,让身心和情绪从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