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以丑衬美”技巧赏析.docVIP

文学作品中的“以丑衬美”技巧赏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中的“以丑衬美”技巧赏析   摘 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作者十分娴熟地掌握了美丑对立统一的美学原则,塑造了不少美人形象。这些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大量运用了以丑衬美、以“陋”衬美等多种美丑映衬与转化的艺术技巧,在描写美人“美处”的同时,又独具匠心地点明其一两个“陋处”,以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切感与生命力,达到寓美于丑、以陋衬美、益增其美的特殊艺术效果。   关键词:以丑衬美;增益其美;“陋处”;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07-01   按照人们的思维定势,很多人都希望追求的是十全十美的东西,达到越完美越好,殊不知,其实有时太完美,反倒显得不真实,在美处中穿插一两个的“陋处”,可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美人形象。纵观这些形象,不难发现,许多作品除了用饱蘸美的色彩的词汇对美人作淋漓尽致的描绘外,还 常常在描摹美人“美处”的同时,又独具匠心地点明其一两个“陋处”,以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切感与生命力,达到寓美于丑、以陋衬美、益增其美的特殊艺术效果。   文学作品中,像这样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许多男女美人都有其“陋处”的:“弱美人”林黛玉,尽管有着两弯笼?I眉,一双含情目,“似娇花照水”,却是有“两靥之愁,一身之病”,“行动如弱柳扶风”;贾宝玉虽说是个“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的美男子,却是“绝代情痴”,经常有着一些疯傻怪的“陋处”特征。至于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史湘云,虽也十分标致,却有“咬舌”的陋处,“爱”“厄”之类咬舌音常挂在口;此外,象“无人不怜爱”的香菱之“呆”,“蜂腰削背,鸭蛋脸”的丫头鸳鸯“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的凤姐的“三角眼”……这一群大观园的美人,都有其各自特征的“陋处”。这种特点,脂砚斋老人曾颇有见地地批注说:“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闭月羞花,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他恰切地点明了美与丑的辩证对立统一的关系,揭示了一种美丑对照反衬的特殊审美规律。   其实,这种在描绘美人时写其中一二“陋处”的例子,不仅在我国的古典名著中有出现过,在外国文学、现代与当代文学作品中,也颇为常见。法国文学大家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中的女主人公羊脂球,“脸蛋儿象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还有一双“活溜溜的眼睛”;一张“妩媚的嘴”。然而,她却也有一些显眼的“陋处”:“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都是滚圆的,胖得象肥膘”,“手指头丰满得象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尽管她有这样那样的“陋处”,却瑕不掩瑜,羊脂球仍不失是个“始终被人垂涎而被追逐”具有健康而动人风韵的“胖美人”。中国当代作品《山乡巨变》中的团支书盛淑君,也是个“脸颊丰满”、“鼻子端正”、“微圆的脸”,有着“一双睫毛长的墨黑的大眼睛”妩媚动人俏丽的山乡姑娘。然而,她的“肤色微黑,神态带着一种乡间姑娘的蛮野和稚气”,这也可算是其美中的一些“陋处”吧……所有这些含有某些陋处特征的美人形象的刻画,都生动鲜明、多彩多姿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把人物写活了,使之更真实可信,更美更典型,更具有艺术魅力。   这种在刻画美人形象时插上一二“陋处”的描写,是审美心理学的辩证原理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生活中的美人,不可能“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的,也较少是“美则无所不美”,十全十美的。写了这些美人的一二“陋处”,不仅不会影响美人之美,相反,由于这种美是以“真”为基础的,因而这些美人形象能有别于那种完美无缺却毫无生命力的“瓷美人”,而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更为生动活脱,从而更增强其美感效应。同时,由于这些“陋处”的描写,能反衬出所写美人的美德形象本质,就像凸面镜一样,凸现出其亲切可爱,“美处”与“陋处”相互映衬,相反相成,从而使其美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更为光彩夺目。   当然,对美人“陋处”的描写,要达到寓美于丑、益增其美的艺术效果,并非随意性的。首先,它往往要为表现作品的题旨,刻画人物的性格服务的。比如,对贾宝玉的“情痴”的“陋处”描写,就是表现其反封建叛逆性格的一种特殊手段;对王熙凤“三角眼”的描写,是与其“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狡黠狠辣的性格特征相契合的。盛淑君的微黑肤色与带有“蛮野和稚气”神态的“陋处”,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个女知识青年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品质,充分显示了这个山乡姑娘健壮有力的体格与单纯朴实的性格。其次,对所描写的美人“陋处”,应精心选择,要典型精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别于其他美人的“这一个”美人的特定个别特征。“弱美人”林黛玉“病态”的“陋处”,就是这个一生伴随着眼泪度日、多愁善感的叛逆的贵族少女最典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