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对比分析.docVIP

汉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对比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希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对比分析   摘 要: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产物。受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汉希谚语中的动物形象有着相近或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汉希谚语中的动物形象,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和希腊的文化差异,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谚语; 动物形象; 文化对比;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56-0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作为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是根据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积累的经验或得出的教训而创造出来的总结性与概括性的语言。[1]汉语和希腊语中都有大量包含动物形象的谚语,相同的认知使两国人民对动物有相同的理解,但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又会使人们赋予它们不同的内涵。本文将分析汉语谚语与希腊语谚语中动物形象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异同,并对希腊语的语言学习提出建议。   一、汉希谚语中文化内涵相近的动物形象   虽然中国和希腊相距遥远,但通过对比分析汉希谚语,我们发现两国人民赋予了某些动物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   (一)马   自从人类驯化马以来,它就是人类生活的忠实伙伴和得力帮手,它既能拉车代步,又能驰骋疆场。中希两国人民都常用马来喻指各种人类的行为,将马的特性与忠诚、速度、阳刚、高贵等结合在一起。汉语中马被用在不同教育意义的谚语里,如交友(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应对问题(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为人处世(马有失蹄,人有失言)、持之以恒(好马不停蹄,好牛不停耕)。希腊语中借马传意的谚语有Ο λ?仵γο?灼 ε?咨ναι ?琢λογο, που μ?着ρα ν?自χτα τρ?着χε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Το ?琢λογο δεν κουτσα?咨νει ποτ?着 απ το?仵 αυτ?咨(耳朵上的小伤还不至于让马跛足)等等。   (二)狐狸   狐狸因其狡猾敏捷的特性,频繁出现于中希两国的传说故事中,如《伊索寓言》中就有许多以狐狸为主角的故事,给人们传授着各种人生智慧。两国谚语中狐狸大多喻指“狡猾奸诈”,如汉语中的“猪拾柴,狗烧火,野狐扫地请客坐”、“狐有伙,狗有群”和希腊语中的 (狐狸看鸡,越看越少) (狡兔在别处撒网)。   (三)其他文化内涵相近的动物形象   1.猪:代表无能   汉: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希: (猪毛成不了丝绸)   2.母鸡:代表轻视   汉:母鸡打鸣,家宅不宁。   希: (笨母鸡自戳眼睛)。   3.羊:代表柔弱   汉: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希: (弱羊易被狼吃)。   4.蚂蚁:代表齐心协力   汉:蚁多可以抬象,蝗飞可以蔽天。   希:   (蚁多拉牛走)   二、汉希谚语中文化内涵不同的动物形象   中国和希腊两国文化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形成了一些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反映在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则表现为对同一动物有不同的看法。   (一)狗   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在汉语中贬义居多,《汉语大词典》中对“狗”的释义还包括“助人作恶之人”。汉语中有不少含有“狗”的谚语,多表达厌恶、鄙视之意,比如“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挂羊头,卖狗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等等。   在希腊狗是人们的忠诚伙伴和劳动帮手,人们对狗的看法较温和,常用狗来比喻人的普通生活和行为,一般不带有厌恶和鄙视等感情色彩,如 (会叫的狗不咬人)、 (被绑住的狗没法照看羊群)、 (邻居的狗也是我们的邻居)。   (二)龙和凤凰   龙是中国古老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在《汉语大词典》中龙身长,形如蛇,有麟爪,能兴云降雨,为水族之长。[2]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虽然不是真实的动物,却对华夏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在封建社会,龙作为百兽之尊,被视为王权的象征,皇帝是真龙天子,穿龙袍、戴龙冠、坐龙椅、乘龙舟。此外,龙还喻指杰出不凡之士,寓意威严、成功、繁荣昌盛等。[3]在谚语中多有表达,如“宁养一条龙,不养十个熊”、“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等。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汉语大词典》中凤凰象征祥瑞,比喻地位高贵或德才高尚的人,如“神龙不贪香饵,彩凤不入雕笼”、“鸟随鸾凤飞能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等。   根据《现代希腊语词典》的释义,凤凰 是古埃及的圣兽,每五百年涅??重生,代表火和永生;龙 是传说中类似爬行动物的巨大怪物,有翅有爪,口鼻喷火,代表邪恶力量。龙和凤凰在希腊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在希腊语中鲜少有与之相关的谚语。   (三)虎和狮子   老虎威武勇猛、彪悍强健,主要生活在亚洲,因前额的黑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