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   内容摘要:传统言论认为,法西斯主义之所以产生,是由希特勒个人的邪恶和纳粹意识形态的欺骗性造成的,或者是由德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因素,错综复杂交织而成的结果,但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纳粹主义存在于人的心理结构。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用勒庞、赖希、弗洛姆三位心理学家的理论,解读电影《浪潮》。试图探寻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每一个人在性格结构上都具有法西斯主义的情感和思想因素,只要有人类就有纳粹。是群众选择了希特勒,正是群众的权威主义性格与纳粹意识形态高度契合,希特勒的宣传才获得了根基,而人的权威主义性格的形成,则是因为现代人无法忍受孤独和无能为力的境地,为了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主动放弃了自由。   关键词:群体心理 权威主义性格 自居作用 逃避自由机制   弗洛姆认为,在讨论纳粹兴起的原因时,人们的观点经常截然对立,要么认为“心理学根本无法解释法西斯主义之类的经济政治现象”[1],要么“法西斯主义完全是个心理学问题。”在他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心理因素由社会经济因素塑造而成,而只有建立在心理基础之上,经济政治的统治才起效用。   本文关注的是纳粹兴起的心理方面,即它的人性基础。勒庞、赖希的着眼点都是群体心理,而弗洛姆则更进一步,他探讨了人的权威主义性格产生的深层原因。他们的群体心理理论对理解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先分析勒庞的群众心理特征,他指出在狂热政治运动中,个人融入群体后呈现出非理性的特点;接着讨论赖希的人的性格结构中的权威主义和“自居作用”,他认为这是法西斯精神的内核;最后探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说”,他认为纳粹的心理基础,是人们为了逃避个人的微不足道和无能为力感而形成的权威主义性格。   电影《浪潮》讲述了德国一所高中的老师在”独裁统治“的课堂上做了一个试验,他带领班上学生成立了一个叫“浪潮”的组织,以此解答学生的疑问,纳粹在今天的德国是否不再有兴起的可能?本文用勒庞、赖希、弗洛姆的心理学理论分析电影《浪潮》,希望对纳粹的产生根源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群体心理特征   勒庞最早发现政治运动中的群体心理现象,他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描述了这种群体心理。虽然这种群体心理是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得出的分析,仍很好地说明了德国纳粹运动的集体心理。按勒庞的观点,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2]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呈现了历史上真实的“群众性的癫狂”:元首的车辆驶过沸腾的夹道欢迎的人群,希特勒微笑而又充满威严地挥手致意,顿时,人群涌动,欢呼声震耳欲聋。人们拥挤推搡只为亲眼目睹一下自己心目中的神、民族的救世主。从欢迎仪式、晨练、授旗仪式、阅兵到党代会开幕式,民众的膜拜热情熊熊燃烧,他们喧闹着、沸腾着、狂呼着“希特勒万岁!”鼎沸的人声和沸腾的人海将希特勒捧上神坛。   勒庞敏锐观察到了这种集体心理,并对此作了精彩的描绘。群体心理在他看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群体心理特征之一:从众心理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3]群体心理与单独一人时的心理不同,也就是说群体中个人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与单独一人时非常不同。“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4]   在电影《浪潮》中,“浪潮“这个组织有统一的名称、口号、标志、手势,赖讷规定学生都穿白衬衣牛仔裤,是追求趋同一致,是迈向去个性化的第一步。“浪潮”组织提供了“平等”的幻象。“谁最漂亮,谁成绩最好都不重要,‘浪潮’让我们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分子”。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努力,浪潮班成为一个具有非凡凝聚力的集体,并在学生们心中掀起了巨浪,他们身上原来那种懒惰的、一盘散沙的、随心所欲的、令人厌倦的个人主义消失了,很快被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所取代。   2.群体心理特征之二:感情的强化与理性的欠缺   勒庞还发现,群体中的个人极端情绪化,他们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5]提供给他们的意见、想法和信念,要么全盘接受,要么一概拒绝,一旦接受,就赋予它专横的性质,不容许异己者有辩驳讨论的空间,不允许一件事情有中间过渡状态。他们极容易受情感瘟疫的传染,而且易于接受暗示和轻信,在一种近似催眠迷幻的情感状态下,群体展现出野蛮的一面,血腥而狂暴,甚至将残暴视为履行职责的崇高之举。他们一旦成为群体的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