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现》与《祖国土》抒情风格的比较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课本“祖国土”专题中,“颂歌的变奏”板块选入了闻一多先生的《发现》与阿赫玛托娃?安娜?安德烈耶夫娜的《祖国土》。这两首分别来自东方和西方的不同国界和民族的诗歌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拳拳的赤子之心。本文仅从抒情风格的角度来比较这两首抒情诗歌。
《发现》整首诗歌,热情澎湃,“犹如隆隆的地火在运行,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闻一多是一位“呕出一颗心来”、怀着火一般激情、唱着悲愤诗句的爱国主义者。因为闻一多是个勇于创新的诗人,浪漫主义激情构成了他的诗歌主线。在诗作的构思上,他总是力避平庸,力求给人一种惊奇之感。《发现》便是杰出的代表。诗人没有按照传统的写法,如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见闻感受,最后倾诉自己的失望、悲伤以及在失望悲伤中升腾起的对祖国的期望。这样写未免落入窠臼。
闻一多独辟蹊径,以愤怒的发问,促使读者思考“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不知道是一场空喜。”“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总问不出消息”。既然作者满含期待地归国,为什么又不相信这就是“我的中华”,并且痛苦地反复诉说“不对,不对!”呢?原来,诗人听到祖国的召唤,驾罡风,擎火把,千里迢迢地赶回来,可眼前的祖国竟是哀鸿遍野,现实就像“悬崖”上的“噩梦”黑暗、恐怖,令人绝望,这哪里是“我”在国外想象中“庄严灿烂的祖国”、“如花一样的祖国”呢?这是怎样的失望和悲哀啊!
臧克家先生分析得好:“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诗人,……到希望变成事实的时候,他却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片黑暗、残破的凄凉。他痛苦,他悲伤,他忿慨,他高歌当哭……”。“赤诚的诗人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诗人从自己创造的形象里取得温暖与力量,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诗篇――《发现》。”(《闻一多的〈发现〉和〈一句话〉》)
在巨大的悲痛中不断挣扎,在现实的忧愤中执着追求,他痛苦万分地“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我亲爱的祖国,我期望中的祖国啊,你在哪里?他哭得呼天抢地,痛断肝肠,竟至“呕出一颗心来”,“我的中华,在我心里”。 “庄严灿烂的祖国”“如花的祖国”珍藏在诗人的心里,诗歌由此升腾起一种对祖国执着和忠贞的爱。“在我心里”这个结尾,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它既揭示了悬念,指出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深切和执着的爱。诗人忠诚磊落的一生,他为追求这心中的祖国而流尽的最后一滴血,这样的结尾越发震撼人心了。至此,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尽管国际诗歌界出现了一批追随艾略特的“非个人”理论的诗人,竭力在诗歌中逃避个人的情感,但像伟大的抒情诗人阿赫玛托娃这类极富理性精神的诗人也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抒情诗。
阿赫玛托娃诗最大的特点是以沉郁的抒情笔调来写祖国土的渺小、卑微、轻贱而又那么博大、深沉与厚重的双重属性。诗歌的情感脉络由沉郁到深情赞美、再由悲愤到最后深厚、炽热的爱国之情。
《祖国土》写在发生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的前苏联,经历战争磨难的苏联已贫瘠不堪,灾难深重。卫国战争后这块土地生灵涂炭、土地贫瘠,而人民没有放弃对贫瘠祖国的保卫,浴血奋战,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十月革命后,阿赫玛托娃当时并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她并没有逃避且不愿意选择流亡异国他乡。诗人表示:“不与抛弃故土的人为伍。”她选择了与祖国同在,虽然命运并没有给她安排一条平坦的路。1921年她的前夫古米廖夫因“塔甘采夫事件”被捕枪决,同时期的诗歌充斥恐惧和忧伤。但诗人依然寄予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以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诗人,她的诗充满了公民感,在大围困的艰难时期她仍然以自己的诗歌鼓励人们。诗人把泥土的品性与生活于这片大地上的人巧妙融合,既传达出诗人对故土血肉相依的深情,又体现了诗人土地般宽厚博大的胸怀。
因为这是一首来自西方的诗歌――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这种诗体的诗节长度适宜,是抒发复杂情感极好的形式。一般来说,前八行倾向于问题、景况、或事件的陈述,后六行则得出答案,最后的对句常常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因此在文本预习前就需要做好充分的资料链接来辅助学生理解。
一首撕心裂肺、一首沉郁内敛,从两首抒情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听到诗人们那颗饱受磨难的心同祖国大地一起流血呻吟!
王梅,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abaqus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塑性模型.docx VIP
- 医学课件-皮肤软组织感染.pptx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食材分拣、包装、运输、验收、售后整体配送服务方案.docx VIP
-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实践经验分享试题附答案.doc
- 2025年辽宁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油漆来料检验报告.docx VIP
-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人教版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