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魅力的课堂用语
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有魅力的课堂来源于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人格魅力的教师来源于让课堂熠熠生辉的充满魅力的课堂用语。因为“人性中最本能的愿望就是得到他人的赞美与赏识”。加之,“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发挥课堂用语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呢?
一、润人无声的课堂用语
润人细无声的课堂用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譬如,有一次我一如既往地选了几篇优秀周记让孩子们自己读给大家听,有一位男生的作文是大家争相传阅的典范,但他的性格内敛、寡言少语,故语言表达能力比较逊色。几经周折,战战兢兢的他,低着头羞涩地、任务式地读完了他的周记。因为声音小,也没有什么感情,于是我趁机说:“同学们,他的作文你们都很欣赏,那么,你们还想不想再感受一下谷奥文同学读书的魅力了呀?”“想!”大家自然地鼓起了掌,并异口同声答道。“Tom,你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对吗?”在其他同学和我的共同期待的眼神中,这位男生第一次用最洪亮的声音和最真挚的感情朗诵了他自己的佳作,也第一次迎来了同学们最热烈的掌声。
二、夸张激励的课堂用语
于永正老师说过:“当你走入课堂时,你就应该准备100顶高帽子。这100顶高帽子,我想就是激励孩子们的评价语吧!”其实我也经常准备那么数顶高帽。有一次,一个从未上讲台带读过的男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领读黑板上的单词,当读到leaf―leaves(叶子)时,黑板前、饮水机旁的那棵发财树上的一片叶子随风飘了起来,落在了讲台上。待大家读完后,我便借题发挥地表扬刚才带读的同学说“你带读得真好,连树叶也惭愧地低头,它都跑到讲台上来向你学习了,那这片叶子就送给你了,算奖励两颗星吧!”全班同学被我的幽默表扬笑翻了,该学生激动不已,也引来了好多同学的羡慕。大家纷纷举起了欲积极发言的手,力争得到老师别出心裁的奖励,不知不觉中课堂自然地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高潮。
这一案例正如钱梦龙老师说:“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艺术。”学生在前进路上遇到的挫折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激励的课堂用语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机智巧妙的课堂用语
有一次,我们班上政治公开课,老师说:“各位同学,你们知道表达喜怒哀乐中‘喜’的成语有哪些吗?”“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抢着回答。“聪明的黄沁源同学,你呢,你还有更美的成语吗?”可能因为这位同学有点走神了,聪慧的老师于是用提问的方式提醒了他,机灵的孩子立马站起来,笑着说“有,含笑九泉!”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和我们一起听课的老师全都情不自禁地地笑了起来。此时的气氛有些紧张起来,但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动气或生气,而是轻声细语地反问道:“哦,这个思维很特别,那请问这位同学,你可以给我们一个特别的解释吗?因为你要想得到这一分,就得说出让大家心服口服的理由呀!”“没问题,老师,你想想看,一个人死了,也许对于我们活着的人来说,它确实是件痛苦又悲凉的事。但如果他是含着笑离开人世的,对于逝者而言,那又何尝不是件令他本人欣喜的事情呢?这得看看‘悲’和‘喜’是相对谁来说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的师生们再一次发出了真诚的笑声和雷鸣般激励的掌声。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的老师运用了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引导孩子朝积极向上的方面回答,化课堂的尴尬为课堂的高潮,同时做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赢。
四、幽默诙谐的课堂用语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稻草历险记》中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一句时,是这样引导读书的:
老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它感到它有气无力了。
学生:(声音大,速度快)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老师:你没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遍。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
学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老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学生笑)
学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完了……我们……都……都喘不过气来了。
老师:掌声鼓励!这就是“有气无力”啊!
在这个案例中,师生的这段朗读指导可谓是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精彩绝伦。于老师对学生开始的朗读,似乎没有做正面评价,而是开了个玩笑。但他的高明之处恰在于巧妙地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悟”的过程。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有气无力”的感悟相比简单的字面理解有了质的飞跃――知其意、悟其形、察其味。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又充满魅力的课堂用语,是它们的出现才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