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精神上出走了辩论
三年前在北大小西门外磁浮酒楼的一张靠墙的桌子上,我请了刚获得北大新生杯冠军的历史系辩论队吃饭,他们特地带着冠军奖杯和我一起拍照,那是我大一决定不打辩论的一年之后。席间推杯换盏,我借着饮料的后劲,大大地把辩论批判了一番。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力量,我总是在怀疑辩论的意义,并试图给自己找到打辩论的理由。但可笑的是,我的生活始终需要有一个道理来支撑,自我说服是生活的动力,这恰恰就是辩论式的生活。
辩论更靠近真理?
群体感情,成了最初面对辩论的理由。
我大一时听到历史系的辩论史是一片苍凉,师兄师姐疲惫地陪着我们,一种共同体的感情和集体的荣誉是辩论队承传的传统。可是我很快发现,这说服不了我,辩论只在乎输赢与水平,个人的荣誉这时超出了对于群体的留恋。当所有的人在听我说话时,在赞扬我时,因为我的言辞而喝彩时,本身就是快乐的,从本性上我喜欢站在公众的面前讲话。享受了一段时间诱人的荣誉,而在辩论场上我却越来越迷惘,不知道如何去保证我的战绩,除了想段子、类比、技巧之外,思想也并无推进。追求一种可控的,不变的价值,而不是停留在一种变动的状态之中,隐隐地在我的心中萌芽。
一个强有力的主张让我停住了脚步:辩论,是人智慧的锻炼,让人靠近真理。
我研磨了几本学术文章的“辩论”方法后,却总觉得思想的功夫应该更进一步。在辩论上投入的时间越多,就发现大大侵占了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相反很多在辩论圈外的教授和同学却闪烁着思想,他们颠覆着我诸多习以为常的价值。只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困扰着我的问题有着古老的渊源。
2500多年前,一群被称为“智者”的群体,向着古老城邦的诗人教育家们发出挑战。他们的核心只有一个:“提供处理公共事务有益并能导致在城邦中获得成功的技能训练”,即“演说术”。他们在语言技巧、修辞语气,乃至身体训练上都进行了极为精湛的训练。尽管柏拉图的所有对话几乎都在区别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关系,然而苏格拉底无疑是智者学派中最优秀的代表。
《游叙弗伦》中展现的苏格拉底经典问题“什么是”,盘问、攻辩的技巧苏格拉底展现无疑。《申辩篇》可以看作最为经典的总结陈词。《理想国》几乎集中了辩论的所有环节。然而,苏格拉底和带着苏格拉底面具的柏拉图,终究不一样。阿里斯多芬在《云》中说的“歪理说成正理,把正理说成歪理”是对智者的最经典概括。对于智者而言,“说服”本身成为了追求的目的,辩论的首要前提,就是无条件地接受任何一个立场,随之对其进行捍卫。我惊讶的发现,现代辩论圈中的生活和古希腊的智者们没有区别。如何对一个辩题做出圆通性的解释是最重要的,而辩题本身是否是对是错并不重要。我更惊讶地发现,那些成熟有名的辩手出去讲课,甚至全身心的投入到辩论事业中,并以此谋生。这与阿里斯多芬在《云》中所描写的智者以“演说术”来收取学费别无二致,《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还特意说自己没有收取学费。当然,收取学费一事本身并无可厚非,但其重要意义在于,当“演说术”可以谋生时,拥有“演说术”的人则再也没有超越“演说术”的动力了。
《申辩篇》中德尔菲神庙说苏格拉底是最智慧的人,但是苏格拉底却不这么认为。但苏格拉底发现,政治家声称自己有智慧的,实际上却没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智慧,从这一点上,“无知之知”就使得苏格拉底更加智慧。雅典的政治家必须得是辩论高手,他们也大多受过演说术的教育,演说术与哲学争夺“地位”,是希腊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智者传统延续到了公元前 4世纪,伊索克拉底建立克里昂演说术学校,抗衡柏拉图,从机构上以及价值上宣称了“演说术”才是真正的哲学,人们的变动的意见、在政治事务中的实践智慧,就是智慧,而不是柏拉图所谓的对不变的“真知”的探寻。
辩论想要宣称自己是智慧的野心,从古到今都没有变过。
沉浸辩论的危险
沉浸于辩论赛中的辩手是非常危险的。
不断变换立场的训练,使得“融通术”成为了最大的资本,不断减弱的是对真理的正误判断。不断尝试着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做出辩解努力,掩盖了矛盾冲突的危险,而对于矛盾冲突的悬置,恰恰是通往真理的开始。就以近年遇见的辩题为例:“名人微博体现个人观点即可 /需引导社会价值”。在做出了一系列的拆分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根本的伦理困境,“有没有一种社会价值”。引导本身就带有了一定的目的和倾向,这就必然使得反方带有保守主义的倾向,而正方带有自由主义的立场。当然,反方可以处理更狡猾一些,引导的价值就是“多元价值”。这就涉及到了几乎最为核心的政治哲学问题。
然而,当面对这样一个辩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去说清这些道理,更无法在赛制上去做到,只能告诉我的队友,不要多想,尽力把自己打扮成自由派,当你越自信满满地去宣称自由主义的胜利与包容,越详细在诸多价值和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做出决断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