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俱全:巧破古代诗歌阅读难点.docVIP

五“读”俱全:巧破古代诗歌阅读难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读”俱全:巧破古代诗歌阅读难点历观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其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就其结构看,一般由五个部分构成:标题(词牌)、作者、文本、注释和题干。要完成古代诗歌阅读任务,需要对这五个部分进行认真的研读,做到五“读”俱全。一是读标题(词牌)。标题是理解文本的入口,有的透露写作时间(时令)、地点,有的呈现写作缘由与内容,暗含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标题往往会提示诗歌类别,弄清楚古代诗歌的类型化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2011年和2015年全国卷Ⅰ选取了两首唐诗《春日秦国怀古》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标题中出现的“春日、秦国”“发、将赴”等文字,呈现了诗歌写作的季节、地点、对象、事件、主题等内容;而“怀古”“留别”更是直观的出示了诗歌的类型化特性。怀古诗往往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人事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表明心志;无论是送给行者(送别),还是留给居者(留别),送别诗表达的大多是离愁别绪。除此以外,通过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物寄寓思想情感的写景抒情诗;对所咏之物进行描摹,寄托思想情感、表达理想追求的咏物言志诗;缘事生发怀亲、思乡、念友情怀,抒发内心感慨的即事感怀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情感的边塞征战诗;借路途艰辛表达际遇的早行羁旅诗等,其类型化特征往往也能通过标题咂摸到。近年来,(宋)词成为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重点,单从全国卷Ⅰ看,近五年就有三年考了宋词。读词,当从审读词牌开始,因为很多词牌是可以兼做标题的。最近五年全国卷Ⅰ,宋词三考,都只有词牌而无标题。词牌大多与最初的那首诗、词、乐有关,其中的关键句后来就浓缩成了词牌。比如“忆秦娥”和“西江月”就来自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和“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其中的“箫、梦、月”等吟咏对象或意象,决定了往后依此词牌填的词,格调婉约。盛唐歌舞大曲《秦王破阵乐》是歌颂唐太宗(秦王)的英勇战绩的,奏乐起舞时,“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往后填词作乐,无论是长调“破阵乐”还是短章“破阵子”,写战事、抒豪情的内容居多,其格调往往豪迈奔放。同一词牌的作品,在内容、情感、风格和写作技法上有明显的类型化特征,词牌兼作标题也就顺理成章。全国卷Ⅰ《思远人》中的“千里念行客”句和《阮郎归》中的“燕双归”句,直接与词牌相照应。如果词牌与作品本身没有了联系,标题自然会出现。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选取的《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三峡吟》《早发》《劳停驿》《残春旅舍》《秋夜纪怀》《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阮郎归?西湖春暮》《望江怨?送别》《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等,无论是写景抒情、早行羁旅,还是即事感怀、赠送留别等,其标题揭示的诗歌类型化特征都非常明显。将文本“归类”,能提高考场“快速阅读”效率。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人生经历等,有助于文意的理解。2011年全国卷Ⅰ《春日秦国怀古》给作者下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从周朴的卒年能看出他生活在唐代晚期,“晚”(末期)是衰败的代名词。2014年北京卷下注:“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有了这个注解,“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难理解了(诗人内心复杂,表面上看,是因春色美景而心生隐居之情;流露出的却是求仕未果的苦涩)。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往是王朝兴替、世事变幻和诗人命运的转折点。比如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出现的“韦庄(约836-910)”“韩??(约842-923)”“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黄庭坚)此诗作于宋哲宗元?v元年(1086)”等,对文本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标注的时间看,韦庄和韩??生活在晚唐,杜甫作《月圆》是在安史之乱后十余年的秋天,黄庭坚雨后到皇城看望老友苏轼,是在苏轼乌台诗案结束且重新得到重用之后。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生转折事件绝对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唐(618-907)、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的兴亡时间,重大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靖康之变(1126)等发生的时间和事件,以及发生在文人身上的重大事件如李白赐金放还(天宝三年,744年)、苏轼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王安石变法(1068年-1085年)等,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三是读文本。通常情况下,考场答题,读文本不必“求甚解”。扣紧关键词、典型意象非常重要;其次是要突破文本难点。《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年全国卷Ⅰ)有两个难点,一是涉及的地名多,有临洮、北庭、轮台、疏勒、武威,但题干下了注,从“今甘肃、今新疆”等信息不难看出其距离之遥远;二是尾联“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中的“勤王、敢”是深刻领悟文意的突破口,知道它们分别是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