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docVIP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甲磺酸伊马替尼等是作为治疗GISTs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但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GISTs的耐药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所决定的。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耐药的基因类型及其肿瘤具体情况,施行个体化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耐药;治疗策略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对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并不敏感。临床上,伊马替尼(imatinib)作为治疗不可切除或进展的GISTs的一线用药,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有关研究发现,服用伊马替尼不仅能有效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期,而且能够改善疾病的预后[1,2]。近些年来,关于伊马替尼耐药问题已逐渐得到专家们的重视。在GISTs治疗过程中,伊马替尼主要是通过特异性抑制PDGFR、ABL、KIT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间质瘤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 GISTs耐药1.1 原发性耐药 首次治疗后保持病情稳定或者无法达到有效的结果,约15%~20%的患者在3~6个月出现肿瘤进展[3]。有学者研究发现,约11%的GIST患者在TKI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耐药[4]。野生型GIST、kit第9外显子及PDGFRA第18外显子D842V的突变易导致GISTs原发性耐药的发生 [5,6]。伊马替尼早期耐药常由kit第11外显子557-558缺失突变导致[7]。1.2继发性耐药 首次治疗有效或病情稳定并且2年内出现肿瘤进展,常与二次基因突变再次激活有关,常发生于40%~50%的患者[8]。目前,普遍认为kit基因的继发突变是导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继发耐药主要因素。关于二次突变的机制主要是由于kit基因的第13、14、17、18外显子上某些位点的基因突变,致使kit基因受体空间构象发生变化,隐藏了伊马替尼的结合靶点,从而导致GISTs患者对伊马替尼药物的敏感性下降[9]。Bauer等研究认为c-kit基因扩增促使kit蛋白过度表达,减弱了伊马替尼抑制作用,可能是GISTs患者继发耐药的另一重要原因[10]。胃肠道间质瘤的kit基因多为第13、14外显子(位于激酶区)或第17、18外显子(位于ATP结合区)的突变,而第15、16外显子的插入突变较少见。原发突变的基因类型也可存在于继发突变。原发突变为kit第11外显子突变较容易发生继发突变,而原发突变为kit第9外显子突变较少发生继发性突变。而野生型kit尚无继发性突变发生。2胃肠道间质瘤耐药基因常见突变位点2.1KIT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的KIT基因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是外显子9、11、13和17。其中约65%的KIT基因突变由外显子11所致,其次约9%是外显子9,TKI,外显子13,TKII激酶活性通路。原发性GIST外显子8、12、14和18的突变不多见[11]。外显子9的突变发生于小肠则提示预后较差。通常外显子11突变是通过删除结构内一个或多个密码子,若是(密码子557-558)则提示不良预后[12],错义点的突变则提示预后较好。此外,外显子13和外显子17突变较为罕见(1%~2%),其中外显子13突变的642残基赖氨酸通常被天门冬氨酸所替代;外显子17突变通常为置换突变,通常发生于小肠中,一般提示预后良好[13]。2.2PDGFRA基因突变 PDGFRA基因与KIT类似,通过激活突变使下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调节细胞功能。PDGFRA基因突变分别是外显子12、18和14。将近7%GIST存在PDGFRA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18错义突变占80%。PDGFRA基因突变(5%~7%)在GIST中较为微弱[14]。PDGFRA突变和KIT突变(80%~85%)相互排斥。Fassunke等[15]研究发现,KIT基因外显子9、11及PDGFRA基因外显子18的突变可致野生型(约10%的GIST)的发生及进一步恶化。3预防及治疗耐药策略3.1 个体化方案 通过对GIST的基因检测,可有效预知伊马替尼对患者的疗效,从而预防GIST患者原发性耐药的发生。但是继发性突变主要表现为多克隆起源,即相同个体的同一病灶内可能存在不同突变类型,所以基因检测作用对于这些患者的预测意义不大。然而,临床上,伊马替尼个体化治疗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预防耐药。国外一项实验发现,口服伊马替尼剂量为400 mg/d的耐药患者,增加其剂量达到800 mg/d,可使约1/3患者获益,而且1年内病情无进展的患者约占20%[16]。伊马替尼大剂量治疗对外显子9突变的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另一研究发现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