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结核手术前后入路固定方法的选择研究.docVIP

脊椎结核手术前后入路固定方法的选择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椎结核手术前后入路固定方法的选择研究摘要:目的 分析脊椎结合手术前后入路固定方法的选择,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因脊椎结核入院并采取脊椎结核手术患者63例,依照入路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后入路组、前后入路组各21例,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之间、出血量、后凸畸形的校正角度等。结果 前入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前后入路组,P0.05。结论 针对椎体遭到严重破坏的患者可以采用前路固定方法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并不适合基础情况较差的患者。关键词:脊锥结核;椎高重建;手术入路方法脊锥结核是指椎体因循环障碍和结核感染引起的病变,常见胸椎结核,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及青少年身上,占骨关节结核病的60%左右,临床表现为倦怠无力、患处疼痛、姿势异常等,在临床中大多数的脊椎结核都能够得到痊愈,为研究脊椎结核手术前后入路固定方法的选择,现整理我院收治的脊椎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因脊椎结核入院并采取脊椎结核手术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特征,同意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验证为脊椎结核,其中9例患者为中病灶含有1个病椎,47例患者有2个病椎,6例患者有3个病椎,1例患者有4个病椎。依照入路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和前后联合组各21例,前路组患者年龄(44.2±6.7)岁,患者2例含有1个病椎,19例含有2个病椎,后路组患者年龄(44.5±5.9)岁,患者2例含有1个病椎,18例含有2个病椎,1例含有3个病椎,前后联合组患者年龄(45.1±7.4)岁,患者3例含有1个病椎,10例含有2个病椎,5例患者含有3个病椎,1例患者含有4个病椎。1.2方法 前入路组患者取仰卧位采取病灶同侧经置入路切口,脊椎采取侧卧位腹膜外倒八字切口,分层剥离,暴露病灶并清除,行椎管内减压,依照患者病情置入自体骨。后入路组患者取俯卧位,采取后正中线切口,逐层剥离凸显病椎,咬掉相应椎弓根进针点皮质骨,确认为进入椎管后放入椎弓根钉,加压器加压,调整患者体位,彻底行处病椎,以及受到侵害的椎间盘,清除后采取抗结核药物冲洗。前后入路患者取俯卧位,后路切口放置内固定器,前路切口清除病灶,取后路正中切口,置入后路椎弓根钉泵系统,缝合,患者再改为仰卧位,消毒铺巾,清除病灶。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椎体重建高度以及畸形矫正角角度。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4. 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畸形矫正情况见表1所示,患者平均肢体高度重建17%,前入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前后入路组,P0.05。3 讨论脊椎结核常发生在胸腰椎,目前在针对脊椎结核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附属手段,也有学者认为短时间的化疗与脊椎结核手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小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于具有手术指标的脊椎结核患者还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段。在临床上针对脊椎结合的治疗,是在采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手术入路方式包括前入路、后入路以及前后联合入路。前入路的优点在于能够彻底清除病灶,不会伤到神经,但是创伤大、风险高,后入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能够非常容易的清除对侧脓肿,但是存在结合复发的危险性。在本研究中把脊椎结核的手术治疗,依照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是三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以及椎体高度重建。研究结果表明在术中出血量上前后入路组患者要远远大于其他两组,P0.05,可能是因为脊椎结核手术采取前后路入路固定方法在操作上更加需要精密性。在本研究中发现前入路组患者椎体高度要明显对于其他两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前入路方法更加适合于椎体破坏严重的患者,需要重点考虑椎体重建高度。在手术时间上,前后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因此在采用前后入路固定方法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基本情况,针对一些心肺功能比较差的患者不宜采取。前入路固定方法更加适合于存在明显脊椎皮怀,必须采取植骨措施的患者,针对椎体破坏病灶在三个以内,另外后脊柱稳定性损害的患者最好采用前入路固定方式。在研究中患者的后凸畸形的矫正角度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目前的校正畸形器械满足需求。参考文献:[1]郝应文,蔡佳.脊柱外伤结核手术前后入路选择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4,21(03):403-404.[2]黄晓魏,颜志坚,麦伟,等. 不同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29):20-21.[3]姚晓光,丁文元,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