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基因及其调控机制 第一节 癌基因一、癌基因的基本概念 二、癌基因的分类 三 、癌基因的活化机理 第二节 抑癌基因 一 、表现为丧失功能的抑癌基因 二、 参与 DNA修复的抑癌基因 第三节 基因诊断技术和方法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二、PCR技术 DPC4基因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其蛋白 产物Smad4的氨基酸序列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的Mad基因以及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 Mad同源基因 Sma2, Sma3, Sma4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最高的是外显子 l, 2, 11(高达85%),而外显子8,9,10的同源性较低(75%)。 这些基因都是TGF β 超家族的成员。推测DPC4的功能可能是在TGF β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中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心转录因子。 DPC4基因缺失或突变可能导致细胞过度增殖。 与经典的抑癌基因不同,有一些基因并不直接抑制细胞增殖或诱导细胞凋亡,但在细胞DNA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一旦这些基因由于缺失或突变而失活,则可使机体处于遗传不稳定(genetic instability)状态,也有人称之为突变者表型(mutator phenotype)。此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DNA损伤得不到及时修复,便突变逐渐积累,最终导致肿瘤发生。 这种发病机理与上述抑癌基因基本相同,所以目前许多学者向于把它们看成抑癌基因。 这类抑癌基因包括一些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hPMS1、hPMS2、GTBP等,以及BRCA1、BRCA2、ATM等。 1.错配修复基因 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引起基因突变的直接诱因则是不同类型的DNA损伤。 其中多种原因造成的双链DNA分子的碱基错配是导致突变的主要DNA损伤类型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从细菌、酵母到人体细胞都存在着一种能修复碱基错配的安全保障体系,它们由一系列特异地修复碱基错配的酶分子组成,称之为 DNA错配修复系统( DNA mismatch repair system,MMR),而编码这些酶分子的基因则称之为错配修复(MMR)基因。 人体细胞中由于MMR系统的存在可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基因突变的产生保证DNA复制的高保真度。 早在70年代,人们就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一种称为MutHLS途径的MMR系统。这一修复途径主要依赖于mutH、 mutL、 mutS和 mutU等基因所编码的酶分子来完成。此外该途径还需要DNA聚合酶Ⅲ 、DNA连接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和外切核酸酶等的参与。 随后从酵母中也分离到三种MMR基因,其中 MSH2基因与大肠杆菌中的mutS基因同源,而 MLH1和 MPS1基因则与大肠杆菌的mutL基因同源。 有报道酵母MMR修复体系的三种MMR基因中任何一种发生突变,都会使酵母基因组中二核昔酸重复序列拷贝数大大增加或降低。由此可见,酵母MMR修复体系对酵母基因组的稳定性起重要调节作用。 人类MMR基因的发现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1993年世界上有几个实验室同时报道,在约12~18%的散发性结肠癌病人肿瘤细胞中检测到一种“遍在性体细突变”(ubiquitous somatic mutation)。 而且在遗传性非多发息肉型结肠癌 (hereditary mom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中,这种体细胞突变可发生于 HNPCC家系的几乎所有肿瘤病人的肿瘤 细胞中。 遍在性体细胞突变是指人体细胞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被称为微卫星的DNA简单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某些特定的微卫星序列长度上有差异。 这种遍在性体细胞突变因此又称为微卫星 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DNA instability)。 随后各国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发现,人体细胞提取液可催化错配修复反应,这种反应与大肠杆菌MutHLS系统介导的DNA链特异性错配修复反应极其相似。 大肠杆菌MutH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