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先生”们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做学生的先生,先做学生的学生。我内心有点小小的不服,学生懂啥?教师何必自谦呢?直到我在现实中碰了几鼻子灰,才逐渐佩服起叶老先生的洞见,甘心做学生的学生,且称他们为先生。我是个虚荣的人。教书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件很有面儿的事儿。学生的高考升学率高,我有面儿;学生找到好工作来看我,我有面儿;学生创业成功给我报喜,我有面儿;学生载誉归来,学生升任主任医师、检察官……学生的成就,就是我的面儿。我是个幸运的人。我教书很努力,回报也很多,感觉特别幸运。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是“教书是利人利己的职业”。这是肺腑真言。就拿我这次生病来说吧,我在重症监护室居然偶遇自己四年前的得意门生,她正在这家医院实习,自然呵护关心无微不至了;更奇的是,我的放疗医生居然是二十年前的学生,让我整个放疗过程安心不少;俩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一发消息,一批批学生闻讯从各地赶来,国内外,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好不热闹。那个满足啊,满脸笑意,满眼泪水,满心虚荣,漫天飞舞着“幸福”两个字。这次见面,学生们不拘言笑,放开畅谈,一则他们的确有出息了,能在老师面前显摆一下,尤其我病的是舌头,连话都接不上了;二则为了宽慰我心,病房里飘着最多的潜台词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了,可以安心休矣!我是个爱琢磨的人。每个熟悉的面孔都会勾起我“那些年,那些事”的回忆,都让我一遍遍翻检自己的“卑劣”历史。老老实实地反省,诚诚恳恳地接受了几回教育。潘“先生”潘“先生”自然是潘同学。潘同学是2000届高中毕业生,现任上海某知名外企高管。记忆中,我俩最激烈的一次冲突,缘起于他与同班同学媛媛的恋情。说实话,那时,我担心媛媛同学因恋爱分心,考不上一流大学的成分更多一点,媛媛同学可是我的“种子”选手啊。当时,我以教师的权威,强压住潘同学,用“过来人”的经验说服、打动了媛媛同学,成功踩灭了“早恋”的那点火星儿。当年,媛媛同学如我所愿考上了好大学,潘同学也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从此他俩形同路人。后来,我读了认知心理硕士,接触了很多心理学、教育学著作,惊恐地发现当年的很多做法非常莽撞、危险;又听说潘同学三十大几还未婚,内疚和不安感更加强烈。这次见面,我小心提起这件事,非常心虚地问他:“你恨我吗?”潘同学爽朗地笑了,说:“有什么恨的呢,老师爱学生都是这种方式。”我又追问了一句:“当年的事对你有心理阴影吗?”他更乐了:“老师你想多了,我去年结婚了,我老婆也是老师,她还很佩服你呢。”她为什么佩服我呢?一定是潘同学背后说了我不少好话。我真感到愧疚!对于爱,对于爱学生这件事,我总是有条件的、理智的、讲究等价交换的,只是不自知。比如,对爱学习,勤奋,听话的学生,我的爱就软一点,言语更加和风细雨,行为更加小心谨慎,花更多的心思,给更多的关爱;诸如潘同学这样“出挑”的学生,我的爱就更硬一点,言语简单干脆,行为疾风暴雨,爱带着打铁成钢的急迫逼促。反观潘同学的爱,平等、无条件、纯粹,不管老师爱的方式如何,不管老师爱的浓度多少,他就是简单地爱老师本尊。我真该对他说一声,谢谢潘先生!告诉我什么才是真爱。黄“先生”黄同学是最近毕业的学生,现在上高一。他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市级三好学生,印象中各科任老师都很喜欢他,就是语文成绩不太好。为此我建议他多读点经典名著,他总是笑笑点头说“嗯”。这次他来看我,提到语文中考成绩不错,我说:“读经典不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对你的情趣、心理都有好处,读书不能太近视。”他笑着说:“我试过读经典,看不进去。让我看‘三国’‘水浒’,我宁愿做两本数学练习卷。”然后他有点担忧地说:“我一拿起数学书就像中了魔一样可以看好几个小时,一看小说,哪怕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就眼皮发沉,一会儿就困了。”我们俩异口同声地说:“高考如果不考名著就好了。”说完我们相视一笑。原来,我强迫他读经典是为了高考,也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可我还不诚实,还把自己往高大上靠,振振有词,句句在理。其实我也不爱看“三国”打打杀杀,各种阴谋诡计,话说“男不看西厢,女不看三国”可是传统啊。我不敢公开承认自己不爱读很多经典名著,显得自己品味低,可黄同学就那么直愣愣地说,不爱读三国,读了犯困。这在我的世界里,是忌讳的。为此我感谢黄先生,替我说出了我不敢说的心里话。另外,我好阅读,他好数学,为什么我就对了他就错了,他就该改正呢?个体的思维,似乎有点文理相冲的意思。文科极好的人,理科一般不行,理科极好的人,文科一般较弱,这大概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反相成的矛盾所致。我相信“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为什么不能相信数学学习也是一种“阅读”呢?难道严密的逻辑思维不是精神发育的体现吗?其实,所有人的书包里都有一本经典和所有人的书包里都没有一本经典,效果是一样的:不诚实的整齐划一。鲁迅先生还反对读中国书呢,拉张虎皮虚长信心是我惯用伎俩。黄同学不管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