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婴事迹的专著.docVIP

《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婴事迹的专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婴事迹的专著   晏子与《晏子春秋》   提到晏子,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晏子使楚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晏子集勇敢、智慧、气节于一身,为后世所敬仰。据记载,晏子名婴,字平仲,一说字仲,谥平,春秋后期齐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582 年,死于公元前500年。晏子之父晏弱,谥桓子,为齐卿。晏弱去世后,晏子承继父亲之职,出仕齐卿,先后从政凡五十六年,历事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朝,其主要政绩是在景公时。以当时齐国局势,大夫专权,田氏势强,景公以平庸之君,能维持近六十年的统治,齐国还能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完全有赖于晏子这位杰出政治家的辅佐。所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还特别为晏子写了传记(《史记?管晏列传》)。其他先秦两汉典籍如《左传》《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新序》《论衡》中也有不少关于晏子的记载。而要说专门记载晏子思想和言行的著作,则非《晏子春秋》莫属了。   书名虽为《晏子春秋》,但其作者却不是晏子本人。有些目录学著作记录此书时称“晏婴撰”,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该书自始至终对晏婴以“晏子”相称,“晏子”是后人或同时代人对晏婴的敬称,晏子不会自称“子”。而且书中又有“齐景公”之称,“景公”是谥号,史载晏子比齐景公早死十年,不可能知道景公去世后会有此称呼。更何况,书中还记有若干晏子死后之事。这些都证明该书不是晏子本人所撰写的。   其实,这是先秦时期著作的一个特点。先秦典籍的编撰成书,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由明确的一人或数人编写,然后杀青定稿,署名出版。它的形成,往往有个复杂的过程。先是有些原始记录素材,积累渐多,逐渐流传,流传中有人加以整理润色,还会不断增加或佚失,如此几经增损编订,才最终形成,因此许多典籍难以确定编撰者是很正常的。《晏子春秋》的成书,亦当如此。我国自古有史官传统,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晏子作为一代名相,其言行齐国史官必有记录,这是《晏子春秋》的材料来源之一,即齐国世代相传的历史记载和档案记录,这些都是可靠的历史资料。此外,晏子在齐国有出色的政绩,必然成为人们仰慕的对象,他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后,有好事者踵事增华,“小说家者流”添枝加叶,便形成了类似后代包拯、海瑞式的半是历史传记半是故事传说的内容,并广为流传,这便是《晏子春秋》材料的另一个来源。当然,这种材料只可以当作故事看,却难作史料信。   一般认为,到了战国时期,分别有人对这些材料进行搜集汇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晏子春秋》(司马迁看到的应该就是其中一个或几个版本)。学者蒋伯潜说:“此书非晏子自著,乃后人采其行事,记其言论,纂辑而成,其成书实在战国之世。”应该是中肯的论断。但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书”。西汉成帝时,刘向奉旨对当时皇家内府的藏书进行整理。他将能够见到的各种版本的《晏子春秋》加以编校,定名为《晏子》,后世更名为《晏子春秋》。如此,《晏子春秋》才算正式“成书”,并成为今天的通行本。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内篇六卷,即刘向所谓“合于六经之义”者,包括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外篇两卷,即刘向所谓“又有重复,文辞颇异”者和“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   应该说,《晏子春秋》一书以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生平事迹为依据,又辑缀了有关他逸闻轶事的大量民间传说,从而记载了人们心目中的晏子的思想言行,塑造了晏子这位正直贤明、堪称楷模的杰出政治家的形象。   《晏子春秋》的艺术特色   《晏子春秋》的体裁既不同于《论语》的语录体,也不完全同于《左传》《国语》等历史散文和《孟子》《荀子》等诸子散文,而是以对答记言为主,佐以动作、形象描写,这种以文学笔法记载人物事迹的著作,在现存的先秦古籍里是很少见的。正因如此,《晏子春秋》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也独具特色。   首先,此书语言简洁干净,颇能表现人物个性。以耳熟能详的“晏子使楚”一段为例,晏子到楚国后,楚王蓄意戏弄他,“指盗为齐人”,然后“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不难想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难堪的场面。对此,晏婴没有表现出手足无措之态,而是以桔为例,阐明了水土是使植物变异的重要条件,接着话锋一转,用同理相推的方法,得出了“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结论。这种以守为攻、寓理于事的谈话方式,使晏婴的机敏跃然纸上。   其次,此书描写人物动作生动鲜明,着意勾勒人物性格。书中说齐景公在泰山上饮酒,喝得半醉,眺望齐国的大好河山,因感伤人生短暂,便“泣数行而下”;而晏子此刻却“仰天而大笑”,这使得景公大怒。晏婴则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阐述了生死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最后反问道:如果先王不死,您哪能有齐国?寥寥数语便将景公及晏婴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可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