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外交下的性别博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外交下的性别博弈   在当前的性别文化之下,全世界女性政治家的脱颖而出比男性更加困难。当希拉里事件与朴槿惠闺蜜门愈演愈烈,女性政客们应该已经意识到,新媒体的政治战略是一把双刃剑。   “得新媒体者得天下”?   奥巴马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当选的“网络总统”。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筹集了超过5.2亿美元的竞选经费。这其中超过85%来自互联网。他在竞选门户网站上设立了社交网络工具和奥巴马答复中心。竞选团队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掌握选情大数据。此外奥巴马还利用脸书和youtube,这成为他获胜的关键。他当年在脸书上拥有600万的铁杆粉丝。而这些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年轻人和穷人为主。但这却是人口基数中的大多数,这让奥巴马轻松赢得了胜利。   奥巴马的首次当选和连任的成功,引发了全球政治家对新媒体的超高热情。目前全球已经有77.7%的国家领导人或政府机构拥有社交网络账号。这也意味着全世界153个国家进入了新媒体政治时代。   土耳其的埃尔多安甚至曾利用新媒体来巩固政权挽回局面。   今年7 月 15 日夜,土耳其总参谋部有人调动部队在首都安卡拉和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发动政变。政变的军队一度占领土耳其国营电视台。但几个小时之后,政变情势就画风突变。埃尔多安通过手机软件facetime接受CNN采访,向世界传达他依然安全,并号召民众上街。当地时间 16 日早晨,埃尔多安重新掌控局面,军队的政变就此失败。   埃尔多安之所以能让安卡拉的群众以血肉之躯对抗坦克,让政变军队丧失信心,源于他长期运用新媒体与底层民众建立良好关系。比如要求企业多雇用实业劳工,还会发表一些拥有记忆点的语言比如“企业多招人不会少块肉”。他也鼓动土耳其民族主义,由此博得了底层民众的好感。   如今挑战美国2016年大选的希拉里实际是新媒体国家战略的提出者之一。为了竞选她甚至雇用了谷歌高管,为其打造了最华丽的一款手机应用,专门用于竞选的手机APP。她也录制过视频,通过社交网络向选民展示自己与民众一心的态度。特朗普当然也是善于使用新媒体的人。由于他较少使用政治术语,在新媒体影响力方面也是如鱼得水。   然而当邮件门事件愈演愈烈,希拉里应该已经意识到,新媒体政治战略是一把双刃剑。   女政要们的“政治正确”   随着新媒体在社会舆论传播中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舆论传播场域呈现出愈发多元化的趋势。如今,“网络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人们利用新媒体去参与政权斗争成为普遍现象。   对于新一代的女性政治人物来说,她们不但要忍受当今社会尚存的性别偏见,同时还要背负过去几十年中由女性身份带来的历史包袱。   成长于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之中的希拉里,七十年代和丈夫比尔结婚时约定保留本姓罗德姆,而非按照英美传统改随夫姓克林顿。但这个做法却几乎毁了比尔的政治生命,竞选对手攻击他“连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住,怎么可能管好一个州”。希拉里权衡再三,最终让步。这也成为她此后政治生涯的缩影:作为曾经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与进步主义者,因为性别的关系而遭到保守派政敌的加倍攻击,于是从原有立场上退缩以保护丈夫和自己,如此再三,最终给世人留下一个缺乏信念、立场摇摆的印象。   历届美国总统选举,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如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等等,其候选人的所有从政历史,和个人家庭全部的隐私,无不经历对手和新闻界铺天盖地式的狂轰滥炸与穷根究底。   在新媒体时代中,情色新闻是左右政治的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决定因素。   希拉里的经历并非个案。放眼世界,尽管不乏女性领导人,但她们要么对女权主义议题缺乏热衷,比如默克尔、蔡英文;要么整体立场过于保守,比如英国新任首相特蕾莎?梅;要么二者皆是,比如撒切尔、朴槿惠、波兰现任总理贝雅塔?席多。像苏格兰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这样既在政治光谱上居于左翼,又公开自称女权主义者的女性领导人,其实并不多见。归根到底,在男权社会下,政治家的女性身份,仿佛本身就构成了一个过分“激进”的因素,亟须由其他一些方面的保守态度加以“中和”,方有机会在政坛杀出一条血路。   因此,不要以为强调候选人的性别只是“政治正确”的花招,或者只是流于表面的符号。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我们这个社会本来就充斥着无所不在的性别歧视,才需要我们动用从符号到内容的各种手段,来对抗和消除这些歧视。   “性别中立”的政治时代依旧遥远   与传统媒体应用不同,新媒体更适合煽动而不是理性讨论。虽然新媒体给处于弱势和边缘的人创造了一种支持性的环境,其中就包括网络话语权。但是在本身就存在的性别差异度上,大众无法做到统一评判标准。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全面消除性别差距。   在最新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性别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全球的所有国家中。“政治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