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河南地区行政区划
摘 要:河南地区作为清代畿辅重地,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从该地区行政区划的发展来看,清代既沿袭了明代的基本设置,又根据其具体需要和变化,作了一系列调整和改变。笔者结合文献、方志资料,对河南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简要考证和探索,以彰显清代河南地区行政区划的特点。
关键词:四级机构;行政建制;隶属关系
一、清代河南省级行政体系的设置
自清初以来,河南地区被确定为河南省。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设置直隶总督,并管辖直隶、山东、河南三省,驻地为直隶大名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开始“升内秘书院学士刘清泰为河南总督”,这成为河南地区设置总督的开始,并规定总督职权为“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河南总督主要的职责虽然是官吏军政,但也兼管民政。到康熙朝时仍然规定总督之职务是统辖河南、直隶和山东三省,但后来被裁撤。雍正朝时期开始任命田文镜、王士俊等为河东总督,并管辖河南和山东事务,被称为“河东总督”,不久又被裁撤。
从清军入关以来,河南巡抚就成为河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并设驻地于开封。按照清廷要求,巡抚应该“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掌管全省的民政和刑罚要务。巡抚不仅是河南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还兼任清廷监察机关都察院的右副都御使,并兼任兵部侍郎等职务。至乾隆五年(1740年),清政府认为河南地区刑事案件较多,下达命令给河南巡抚兼地方提督衔,以便调兵弹压。此外河南巡抚还参与治理河道和屯田生产的职务,因此,河南巡抚负责河南地区的政务、军事、赋税、漕运、农业、水利等具体事务。
由于河南地区是黄河中下游的重要省份,也是维持国家漕运的重要通道,省级官员设置除总督巡抚外,还设有专门管理漕运和河道的官员。如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的设置。漕运总督驻扎在江南淮安府,管辖河南、山东、江西等八个省的漕运,并在河南地区下辖监督粮道一名,还兼有管理盐务的官职,每年负责将河南全境的漕粮,经北部卫河运到山东临清。雍正二年(1724年),河道总督增设河南副总河一职,开始总管河南河务。到雍正七年(1729年)改为河东总河,专门管理河南、山东两地河务。到雍正八年(1730年),又设置河南总河,驻扎在开封地区兰阳县(今兰考县),并下设有河道官2人,下属同知(厅级)5人,通判3人,县丞、主簿等属官20余人,共有治理河道机构8个厅,20个汛。
在地方机构的设置上,清代沿袭明代制度,分别在总督、巡抚下面设置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其官员为布政使和按察使。顺治年间设立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其职责是“布政使掌宣化承流,帅府、州、县官,廉其录职能否,上下其考,报督、抚上达吏部。三年宾兴,提调考试事,升贤能,上达礼部。十年会户版,均税役,登民数、田数,上达户部。凡诸政务,会督、抚议行”。提刑按察使的具体职责则是“按察使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所至录囚徒,勘辞状,大者会藩司议,以听于部、院。兼领阖省驿传。三年大比充监试官,大计(按:指考察京外官员)充考察官,秋审充主稿官”。除了布政使和按察使,还另设提督学政一名,负责全省教育方面的具体事物,发布学校的政令,主持每年的岁试和科试,到各地巡视,并考察师生的优劣,从而进行表彰或处罚,因此学政在省一级的官职中地位非常高,与总督和巡抚平行,并不受其管辖。这些省级官员的工作统一由总督或巡抚领导,他们将工作汇报和汇总上报清廷中央,并接受总督和巡抚的考察。清廷关于河南地区的所有工作也直接传达到总督和巡抚,由其催办省级和下级官员执行。
二、府、县的行政建制
河南地区省级以下则设置道,其行政长官被称为道员。道员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分守道隶属于布政使司,负责全道的钱粮;分巡道则隶属于按察使司,负责全道的刑事案件。此外,还专门设置主管全省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员,比如睢陈兵备道、分守开归道、管理全省驻粮道等。在清初河南各道多有变动,经常设置后有裁撤,比如河南北部的卫辉、怀庆和彰德三府,从顺治朝至康熙朝,多次设置道,然后又被裁撤。雍正五年(1727年),时任河南巡抚田文镜上书中央朝廷,认为“河北三府共辖二十三县,幅员甚广,与直隶、山东、山西三省接壤。虽系内地,但臣与两司各道俱驻扎河南,中隔黄河,鞭长不及,一切仓库钱粮与夫吏治民生,全赖知府督率。而知府无道员会同管辖,则懒惰得以自由。且河北大堤绵延数百余里,河道驻扎省城,一至汛涨发,南北奔驰,呼应不及”,建议朝廷“必得一大员兼辖料理,方与地方有益。应请复设守道一员,统辖三府,稽查吏治并负责巡防,仍照管河道之例,加以兵备职衔”。这一建议很快得到雍正帝的许可,并设立河北守巡道。至乾隆朝后,道就作为一级行政机构,正式在河南地区实行。河南地区除河北道之外,还有河南开、归、陈、许、郑诸道,兼理河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