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说文解字》的服饰审美观
摘 要:通过对《说文解字》衣部116个字的研究,我们发现古代服饰突破最为原始的蔽体、遮羞的功能,更多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古人独特的审美。
关键词:《说文解字》 服饰 审美
我国古代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与中亚、西亚的广泛交流都为古代服饰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在这样一种广开言路、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下,我国古代服饰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崇尚深衣,宽大为美
夏商周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周代出现了深衣。何为深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说:“所以称深衣,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上下连成一体的“深衣”,这种服制因其裁剪方便,样式新颖,穿着舒适,很快便流行开来,成为当时最为盛行的一种服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不分男女,都可服之。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而显雍容典雅之态。深衣的用途,十分广泛。《礼记?深衣篇》中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秦朝服饰主要承袭前朝,仍以“深衣制”为主,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到了汉代,《说文解字》中 “袍”等表衣长的字实质上是沿袭了这种深衣制。
《说文解字》中表长衣的字大致有6个,分别是“袍”“?Z”“?v”“袁”“?p”“ ”。这些都是上下连体的服装,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深衣。
“袍,?Z也。从衣,包声。”《论语》曰:“衣敝韫袍。”是指有夹层、中著棉絮的长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Z,袍衣也。从衣,?O声。以絮曰?Z,以?曰袍。”《礼记?玉藻》:“纩为茧,?Z为袍。”郑玄注:“纩谓今之新棉也,?谓今纩及旧絮也。”即“?Z”与“袍”都是指有夹层、中著棉絮的长衣。但严格意义上来说,“?Z”与“袍”还是有区别的。中著新棉的谓之?Z,著旧絮者谓之袍。
“?v,长衣貌。从衣,分声。” “袁,长衣貌。从衣,?∈∩?。” “?p,长衣貌。从衣,非声。” “ ,衣长至地也。从衣,?凵?。”
汉代这种深衣,它以大袖为主。“袂,袖也。” “?,衣袂也。”《尔雅?释衣》中称袖口紧窄的部分为“?”,袖身宽大的部分为“袂”。所谓“联袂成荫”就是对这种宽衣大袖的描绘。古人常以“长袖”“广袖”为美。所以我国古代礼服的衣袖通常都制成宽袖、大袖,并以此来显示出穿衣者雍容大度的风范。
由此可知,深衣发展到了汉代,则成为了袍,袍服实际上也就是深衣的变种。
加之宽袂、曲裾,从而形成了汉代服饰总体上大气、简练、古朴、凝重的风格。
二、讲究细节,裁剪工艺细致精巧
《说文解字》“衣”部中除了收录表示衣服整体外貌的字外,还有对衣服各部件进行了较为详细释义、解析的字。如表示衣襟、衣领及衣袖的字共有16个。其中,与衣襟有关的字分别是“衽”“褛”“ ”“ ”“?u”“袭”“?”“裾”。这8字中,“衽、褛、 ”均指衣襟,“?u、?、裾”三字则指的是衣服的前襟,而“ , 缘也。从衣,?C声”,指的是衣襟的边缘。“袭,左衽袍。”是指死者穿的衣襟在左边的衣服。在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交领之服的衣襟都是向右掩的,只有边远、不发达的地区或是已逝之人才穿“左衽”之服。
表示衣领的字有“?Q”“?”“?s”“?q”4个。其中“?q,黼领也”。段玉裁注:“白与黑相次谓之黼。黼领,刺黼文于领也。”即指绣有黑白相间花纹的衣领,这不仅反映出了一种精细的刺绣工艺,同时也显示出了尊卑贵贱和等级差别。
表示衣袖的字亦有“祛”“?”“袂”“?”4个。
其中,“?,衣袂也。从衣,去声。”实际上指的是袖口的地方。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析言之则袖曰袂,袂口曰?。”《尔雅?释衣》中称袖口紧窄的部分为“?”,袖身宽大的部分为“袂”。
此外,还有表衣服正幅、衣服边缘、下衣锁边的字,分别是:
“?,衣正幅。”“裔,衣裾也。”“ ,缏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缝缉其边曰缏。”即下衣的锁边。
还有其他一些反映古代裁剪工艺的字。
如:“裁,制衣也。从衣, 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裁者,衣之始也。”指裁剪,用刀剪把纸或布割裂。而“?u,裁也。从衣,从制。”《集韵?祭韵》:“?u,谓裁衣也。”此二字均表示裁剪衣服之意。
“?”“?|”“ ”“?t”这四个字则指衣服的开衩和缝隙。
“?”和“?|”都是指裙子正中开衩的地方。而“ ”和“?t”则都指的是衣服的背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t’与‘ ’义同。”邵瑛《群经正字》:“据《说文》, 当为衣背缝正字,?t为异字,今经典祗作?t。”
这些表示衣服部件及裁剪工艺的字的收录,足可见古代服饰做工的精巧。
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