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镌刻在大地上的理想
建筑业是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它涉及兵团各行各业的发展,又涉及兵团职工的切身利益,它为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又在兵团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岁月沧桑一甲子,山河峥嵘六十载。60年来,兵团人以昂然超越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只争朝夕的霸气,开山筑路,沐风栉雨,一路前行。在古韵悠远的疆域上雕琢着横亘东西的蜿蜒蛟龙,书写着天堑变通途、平地起高楼的豪迈篇章……这是寄托在大地上的理想。
回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兵团的建筑业创办于1950年,至今已有50多年发展历程。1950年10月,新疆军区成立工程处,主管建筑业等工作,有建筑职工1.5万人。1953年6月,部队整编,军区生产部队成立工一师,另外还有4个建筑工程团,建筑职工增加到2.55万人。
1954年10月,兵团成立,兵团司令部成立基本建设处,各师成立基建科,分别管理兵团、师的基建工作。原军区工程处改编为兵团建筑工程处,原部队工一师改编为兵团建筑工程第一师。1997年12月,兵团工一师改名为兵团建筑工程师。
今年8月15日,“中国梦 军垦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历史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一张全国劳动模范徐立汉笑脸盈盈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
1960年,上海交通大学分配给兵团一批毕业生,徐立汉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年他22岁。当时火车走了10天才从上海到达乌鲁木齐。徐立汉回忆道:“那时新疆在人们的印象中遥远又荒凉,然而就是走到祖国的天涯海角,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劳作生息的地方。一到兵团,当时兵团领导王恩茂、张仲瀚就专门抽时间给我们谈话。兵团领导对我们的鼓舞让我们感到特别的温暖。第二天我被分到兵团的工二师,就是现在的建工师。”
徐立汉在工二师担任机械技术员。从1960年起一直到2006年退休,一共46年,他始终工作在天山南北的水库、电站、铁路、公路、飞机场等施工工地上。
1966年,进新疆只有一条公路,自治区要求修一条从库尔勒到若羌直至青海的第二条出疆公路。这个任务交给了兵团。当时,徐立汉所在的工二师负责库尔勒至若羌的公路建设。若羌县是当时全国面积最大的县,可是人口仅有2万人,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荒凉和辽阔,要修一条公路得多么艰难。这个地区主要是盐碱、沙漠地带,全线有20余座桥梁必须采用钻孔灌桩工艺。直径1米的桥墩要打下去20米,需要大钻机,可若去内地订购大钻机,既花钱运输也不方便。“领导就找我谈话,他说我们兵团人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问我能不能利用现有小钻机的技术原理,自己设计一个大钻机。”徐立汉便仔细地把小钻机的结构图画了下来,认真研究,终于设计出了两台开孔直径1.2米的人力钻孔机和简易架桥机。“当时的条件有限,很多部件都造不出来。我设计的那个钻机比较简单,每一班要20多个工人像推磨一样地推动转杆往下钻,钻下去之后提起来把土倒了继续往下钻,那都是靠人力,很不容易的。夏天的时候男同志上衣都不穿,就拼命地推。历时4年,终于完成了建桥任务,降低成本120余万元。”想起当年,徐立汉依然非常激动。
60年来,兵团人克服罕见的生存生产困难,报效国家,在亘古荒原创造出人间奇迹。在一代代兵团人的辛勤劳作下,一座座军垦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工业企业盎然屹立……
60年来,兵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兵团参与了塔里木河等流域的开发建设,开工建设了一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形成了大片灌区。建成了贯通垦区、通达连队的公路网络。建成了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实现垦区电力全覆盖。
60年来,兵团工程施工部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水利、道路、房屋施工,发展到交通、能源、水利、电力、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多方面的施工,施工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和全国各地。一条条铁路、高速公路浓缩了一段段历史,它们贯通东西南北,连接欧亚大陆,铸造了中西部发展繁荣的钢铁骨架;一座座机场展示了一次次辉煌,它们内引外联促进祖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一处处水库、电站和油气田,记录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给新疆以及内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能量;一片片工厂、高楼和城镇,像一个个无言的丰碑,记录着兵团建设者们的瞩目业绩。
蓄势,迈向第二个辉煌甲子
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安哥拉,考察了兵团建工集团在安哥拉凯兰巴?凯亚西的一期工程。他登高眺望工程全貌,对各项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兵团建筑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建筑设计、施工安装、建筑科研等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产业。相继参与了兰新铁路复线、南北疆铁路、青藏铁路,中巴公路建设,疆内主要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建设、机场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城市市政建设和改造,以及新疆四大石油基地建设。兵团建筑企业按照“立足疆内、拓展国内、延伸海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