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赫玛托娃式爱情:炽热的雪
俄罗斯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
“他的手里有许多发光的戒指,他征服的是少女的心事。金刚石在欢跃,蛋白石在做梦,璀璨的宝石刁钻古怪地发红。苍白的手里不曾有我的戒指,我从来不曾给他人送上戒指。”1907年,这首诗作为阿赫玛托娃在刊物上正式发表的第一首诗,刊登在诗人古米廖夫主编的杂志《天狼星》第二期上。而当时,她终于接受了古米廖夫的求婚。疯狂爱恋她已经三年多的古米廖夫,在经过数次求婚失败之后,终于赢得了他的“美人鱼”对于婚姻的应允。然而在这首诗中,女诗人的情感却显得坚硬而冰冷,仿佛是此后俩人婚姻不幸的谶语。
两位少年诗人初次相逢于1903年圣诞前夕的皇村。阿赫玛托娃在与女友瓦列里娅前往购买圣诞树装饰品的途中遇到了古米廖夫兄弟。这次邂逅并没给阿赫玛托娃留下特别的印象,而瓦列里娅发觉,弟弟尼古拉?古米廖夫从此以后却常常出现在她们住处附近,希望与阿赫玛托娃的哥哥安德烈认识,并展开了对阿赫玛托娃的追求。
像许多少年诗人一样,古米廖夫敏感而热情。他比阿赫玛托娃大三岁,神色高傲,有着神经质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他博览群书,很早开始写诗,当时正狂热地崇拜着法国象征派作家。他和阿赫玛托娃一样熟读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的诗歌,他认定这个有着浓密黑发、灰色眼睛与迷人刘海的姑娘是他的缪斯。然而阿赫玛托娃对他的追求却反应冷漠。1905年的复活节,古米廖夫因为阿赫玛托娃的拒绝而试图自杀,这导致他俩大吵一架,一度断交,直到1906年春天才恢复了来往。彼时阿赫玛托娃父母离婚了,她的父亲退休后打算定居彼得堡,母亲则带着孩子们南下。阿赫玛托娃1906年整个冬天都住在基辅,并陷在深深的痛苦之中:她爱着比她大十岁的彼得堡大学生库图佐夫,却对此无能为力。
在这个冬天,阿赫玛托娃多次给在彼得堡大学任教的姐夫斯坦因写信,主要目的是一再恳求对方寄给自己一张库图佐夫的照片:“我亲爱的斯坦因,如果您知道我是多么的愚蠢和天真!我甚至羞于向您承认:我到现在仍爱着弗?戈-库。除了这种感情,生活中什么也没有,没有。”在1907年2月的信中,她告诉斯坦因自己答应了古米廖夫的求婚,声言:“我相信,我的命运是成为他的妻子。我爱不爱他,我不知道,我依稀感觉会爱他。”然而在得到库图佐夫的照片之后,她仍在信中无限依恋地描述着心中的情人:“照片中他完全是我所认识的、爱慕而又极其畏惧的样子:文雅而冷漠,他用明亮的近视眼疲乏而安静地凝视着我。”继而又痛苦地感叹:“我不能把我的心从他那里挪开,我毒化了全部的生活,不可分解之爱地狱般的痛苦!我可以重新生活吗?当然不能!然而古米廖夫――我的命运,我将驯服地献身给他。” 阿赫玛托娃、古米廖夫和他们的儿子列夫(摄于1915 年)
阿赫玛托娃是在分裂的痛苦中开始品尝所谓爱情的滋味。11岁就写诗的女诗人一开始就被她的父亲称之为“颓废派诗人”,这让她看起来早熟而与众不同,但她的爱情萌芽与普通的少女实在没有区别:对不能得到的情人的疯狂迷恋,因为无法实现,情人的形象在想象中才变得更完美、更理想。早年的诗《在海边》中,阿赫玛托娃塑造了对她而言“风的声音”远比人类语言更为明白晓畅的少女形象。她是自然的理想化身,与人类世界疏离,她拒绝深爱她并想娶她的“灰眼睛男孩”的求婚,只等待着自己的王子。这无疑与她在现实中的处境和自我想象有某种对应性的关联,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她用这种诗化手段来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的方式。这才是她与普通少女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诗性或许在不少人的情感萌芽阶段都产生过,但敏感地意识并且保留和强化这一点,则是作为诗人的自觉。
王子最终没有来到女主人公的身边――他淹死了,这造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首次同时也是永远的断裂。阿赫玛托娃就在这种断裂中走向她生活的另一阶段:与古米廖夫的婚姻。尽管在答应对方的求婚后她又曾经反悔,但最终两人于1910年4月25日在尼古拉村教堂举行了婚礼。阿赫玛托娃的亲戚们都认为这个婚姻注定会失败,没有一个人出席。
被不幸言中,这次结合是裂隙在现实中的正式显现,作为精神的爱情与作为现实的爱情在诗人早期的朦胧混沌中被残酷区分。而痛苦和对痛苦的意识也源于此:阿赫玛托娃偏偏要在以后的人生中清醒地认识并且坚持这种区分。她认为,这个婚姻并非他们夫妻关系的开端,而是“终点的开始”。事实看起来如此:阿赫玛托娃对古米廖夫几乎没有热情,她的选择是一种妥协;而古米廖夫的热情在追逐时最为炽烈,在得到的时候便开始失去。“他仅以旅行来治疗自己的灵魂……一切(好的和坏的)都从这种感情产生――旅行和追逐女性。”阿赫玛托娃这样描述古米廖夫。在追求阿赫玛托娃的时候,古米廖夫也与其他的女性保持一种相当暧昧的关系,例如诗人伊丽莎白?德米特里耶娃。诗人的热情某种意义上并不仅仅源于他的对象,还来自对这种热情本身的热情。对此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