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冻苏秦》的创作特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杂剧《冻苏秦》的创作特色   摘 要:元杂剧《冻苏秦》为苏秦戏文仅存几个全本中,最早可见全貌的剧目。其以《战国策》、《史记》记载为基础,继承了大困而归、一家耻笑、途遇贵人的基本情节,其创新之处在于“苏冠张戴”的情节设置。在突出世态炎凉主题的基础上,着重描述苏秦为求功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较之后世的苏秦戏文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苏秦;张仪“苏冠张戴”创作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元杂剧《冻苏秦》为苏秦戏文仅存几个全本中,最早的可见全貌的剧目。全剧四折一楔子,“又作《苏秦还乡》、《张仪冻苏秦》,全名《冻苏秦衣锦还乡》。元明间无名氏作。《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著录”[1],讲述的是:苏秦和张仪二人拜辞父母去求取功名,但苏秦途中感染了风寒没能得官,在秦国得到王长者的帮助,无奈盘缠用尽,只能归家。归家后遭到一家人的冷嘲热讽愤然离去,之后去拜见已当官的张仪。张仪故意百般刁难于他,但暗地里却叫亲信陈用以金相助并陪同苏秦再次考取功名。苏秦衣锦还乡后,化解了与张仪及家人的矛盾,一家团圆。   (一)情节设置   元杂剧《冻苏秦》对史料《战国策》、《史记》中苏秦故事的处理上有所继承并予以创新,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大困而归。杂剧中保留了苏秦拜别父母去求取功名,并非一帆风顺的情节,为第二折“一家耻笑”做铺垫。但较之史料其不同之处在于大困而归的原因。杂剧中写到:   [仙侣?点绛唇]我又不会下贱营生,特的来上朝取应。离乡井,感的这时气天行,早是我身?病。[2]   苏秦往秦不得功名的原因是其感染了风寒,不能进身。而《战国策》就其原因载到“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3],《史记》中仅有“出游数岁,大困而归”[4]八个字便一带而过,并未详细描述。   其二,一家耻笑。这是苏秦故事中的重头戏,突出“世态炎凉”的主题便是通过苏秦“不第归家”及“荣归故里”后家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对比出来的。《战国策》、《史记》皆载到苏秦大困而归,妻子不下机?迎接他,嫂子不为他煮饭,父母也不理会他。这一出在而后的苏秦戏文发展中也是创作家所着重加以加工的情节之一。与史料中“一家耻笑”一出相比,杂剧《冻苏秦》更富有人性化:   (孛老云)噤声,怕猫拖了我。你官也不曾得做,今日这般穷身泼命的,你来俺家里做什么?你快离了我这门,再踏着我这门呵,我决打三百黄桑棒。你出去,你出去!(正末云)你孩儿出去则便了也,母亲劝一劝了儿波。(卜儿云)老的也,看我的面皮,着孩儿在家中住,到来春再着孩儿应举去,做一个官回来罢。(孛老云)你靠后,省的什么!(大旦云)公公,依着婆婆的说话,着叔叔过了冬呵,来春再取应去。[5]   这“一骂一劝”体现出苏秦一家并非没有人情味,一人在责怪苏秦没有得官回来的同时,其他人则帮忙劝。“一骂一劝”的情节设置也是元杂剧《冻苏秦》创作独有的特色之一,在而后苏秦戏文中并没有将其沿承下去。   其三,荣归故里,讽刺家人。杂剧第四折用“一退一进”的方式丰富史料记载,起先苏秦装作不认识家人,而后在张仪的劝说下一家团圆。既讽刺了苏秦家人的势利之举,又体现出苏秦以德报怨的品德。   其四,途遇贵人。全剧四折,第一折便主要讲述的是王长者慧眼识人才,并赠苏秦钱财衣物的故事情节。《史记》中写到苏秦初去燕国的时候得到一个“贷人”的资助,发迹后不忘以百金作为回报。这里的王长者便有这“贷人”的影子,同样为商人的身份,并在苏秦最困难的时候赠其财物帮助其暂脱苦难。   其五,好友帮助。上述四点在史料中皆有记载作为依据,但张仪帮助苏秦的戏码便为元杂剧者的独特创新,下面便着重分析下。   (二)苏秦、张仪关系史实考证   张仪在元杂剧《冻苏秦》中是作者所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整个苏秦故事中主要扮演了三个身份:首先,义兄的身份。在杂剧中张仪为苏秦父母所收的义子,他和苏秦一起读书,然后又一起拜别父母去考取功名。其次,伯乐的身份。张仪知道苏秦胸怀大志,所学知识并不在他之下。在苏秦归家无望去投靠他的时候,用激将法使苏秦斗志昂扬再次去求取功名,并私下里叫下人陈用赠金银和衣物予苏秦。第三,和事老的身份。苏秦荣归故里,故意不认父母。而后在张仪的劝解下,才得以一家团圆。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战国策》记载张仪的文字一共四十篇,主要讲述其合纵才华,未提及其个人资料。在这些文字记载中只有楚策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赵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两处寥寥数字提及苏秦之死,由此可见苏、张二人并无交集。司马迁在《史记》中借鉴了《战国策》中有关张仪合纵策略的记载,并对其生平事迹加以丰富。二人同求学于鬼谷子先生,苏秦为抑制秦国的势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