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规范与学校德育热点问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那些没勇气的,都变成了忠实的“科代表Fans团”,大声高呼着“康傲,康傲———”“卢山,卢山———”“粉丝团”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大队委站起来推荐说:“我推荐骆建宇。”这样,一推再推的骆建宇,当上了科代表。我怒火冲天,这正好应验了希特勒的一句名言:“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背后扫过一阵风,凉飕飕的。是否我消失了,你才会知道我的存在? * 老师点评:细腻的心理描写,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小作者情感的丰富。儿时,我们都在乎自己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小作者在痛失科代表“宝座”后,沮丧一股脑地涌上来,发出了心底的呐喊:“是否我消失了,你才会知道我的存在?” * 仰望星空:道德的反思本性 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如同一个装饰得富丽堂皇然而没有圣神的庙堂。 黑格尔《逻辑学》 * 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2000年,第177页) * 《道德经》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 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 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 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沙少海 徐子宏译注 , 《老子全译》 , 第73页 * 《道德经》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足以不去。 沙少海 徐子宏译注 , 《老子全译》 , 第3页 * 《道德经》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 争,故无尤。 沙少海 徐子宏译注 , 《老子全译》 , 第12页 “道”的演变 “德”的演变 素 质 教 育 的 误 读 水之德:自山间而出 平静之水:宁静致远 师德规范与学校德育热点问题 * 教育部最新规定 1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3 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4 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 体罚学生的; 6 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7 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8 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9 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10 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 传统道德与当代道德精神重塑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大学之道

文档评论(0)

bamuwu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