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耳鼻咽喉应用解剖与生理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绪 论 耳鼻咽喉科学(otolaryngologotorhinolaryngology) 范畴: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食管与颈部诸器官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涉及听觉、平衡觉、嗅觉、发声与言语, 呼吸与吞咽等器官的解剖与发育,生理与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耳鼻咽喉科学属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三级学科包括鼻科学、喉科学、耳科学、变态反应学、头颈肿瘤学等。 耳鼻咽喉特点: 1.涉及味、听、嗅、平衡、发音及呼吸、吞咽等功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 2.诸器官在解剖和功能方面有密切联系:解剖上相互沟通、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诊断上相互参考、治疗上相互辅助; 3.耳鼻咽喉科学相关理论涉及声学、光学、电子学等专业知识; 4.耳鼻咽喉多为腔、窦、道、管,孔小洞深、结构精细、毗邻复杂,需借助各种仪器进行疾病的诊治; 5.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头痛,音哑,眩晕等。 耳鼻喉科学的发展 基点:四炎一聋: 中耳炎 鼻炎及鼻窦炎 咽炎及扁桃体炎 喉炎 耳聋 发展方向: (1)头颈肿瘤外科:肿瘤切除的原则已由器官切除阶段发展到功能保全的肿瘤外科阶段。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生理功能的保全是近年头颈外科发展的前沿。 (2)颅底外科:颅底外科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十六世纪,十九世纪随着麻醉与消毒技术及脑定位的发现,颅底外科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近50年,CT、MRI及PET等逼真的影像手段在临床的应用,为颅底外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微创外科:耳鼻咽喉科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内窥镜结下不解之缘。耳鼻咽喉内窥镜包括纤维食管镜、纤维气管镜、纤维鼻咽喉镜、硬质食管镜、硬质气管镜、直达喉镜、悬吊支撑喉镜、鼻内窥镜与耳内窥镜等。窥镜手术或微创外科是现代外科技术的标志,内腔镜诊疗技术已“无孔不人”地应用于医学各个临床学科,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4)耳外科与耳神经外科:鼓室成型术、内耳手术、电子耳蜗植入、耳神经显微外科手术、侧颅底外科手术均可作为现代耳科学的标志。 (5)睡眠医学:耳鼻咽喉同仁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中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各种腭咽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前沿课题 防聋治聋、嗓音障碍的矫治、耳鼻咽喉肿瘤学、免疫学、器官移植、整形美容手术、小儿耳鼻咽喉科学,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病问题、头颈创伤、与国防现代化相联系的军事耳鼻咽喉科学,宇航医学、耳鼻咽喉的中西医结合问题,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的引进与创新等。 第一节 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一、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 鼻的组成:外鼻 鼻腔 鼻窦 (一)外鼻 1、标志:鼻根、鼻尖、鼻梁、鼻翼、鼻背、前鼻孔、鼻唇沟 2、外鼻支架:鼻骨1对,鼻中隔软骨1块,鼻外侧软骨1对,大翼软骨1对,小翼软骨1对 3、静脉: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同时内眦静脉又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部静脉无静脉瓣,血液可逆向流动,故鼻疖肿等感染灶受挤压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4、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一、二支 5、淋巴:注入下颌下淋巴结 (二)鼻腔 范围:前鼻孔至后鼻孔 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1.鼻前庭:前鼻孔至鼻阈(又称鼻内孔)。覆盖皮肤富皮质腺汗腺长有鼻毛 2.固有鼻腔:起自鼻内孔,止于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1)内侧壁:鼻中隔 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及梨骨组成,外覆粘膜,其前下方粘膜内动脉血管丰富交织成网,为鼻出血好发部位,称为利特尔区(little’s区)。 2)外侧壁:三鼻甲、三鼻道。 下鼻甲:独立骨片,后端距咽鼓管咽口1~1.5cm,鼻甲肥大可影响咽鼓管通气引起耳部症状 下鼻道:有鼻泪管开口。 中鼻甲:筛骨的一部分。垂直部与水平部,筛顶、筛板、中鼻甲基板、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腭孔 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孔、筛漏斗、额窦开口、前组筛窦开口、上颌窦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 上鼻甲:筛骨的一部分,很小 上鼻道:后组筛窦开口 3)顶壁:筛板,嗅神经 4)底壁:硬腭,前3/4上颌骨腭突,后1/4腭骨水平部 5)前鼻孔:鼻翼、鼻小柱、上唇围绕而成 6)后鼻孔:由蝶骨体、蝶骨翼突内侧板、腭骨水平部后缘、梨骨后缘围绕而成 3.鼻腔粘膜:分嗅区粘膜及呼吸区粘膜 1)嗅区粘膜:上鼻甲内侧面及对应鼻中隔部分,为假覆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物能溶解气味微粒,刺激嗅毛产生嗅觉。 2)呼吸区粘膜:除嗅区以外的鼻腔粘膜区,前1/

文档评论(0)

cwh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