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五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学会3个生字。
二、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资料。 二、教学课题
1、熟读课文,读出诗的韵味。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联(一联包括上、下两句),56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1、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2、分组读课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我们所了解的一般是用故事的形式来写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长征的诗,题目就叫做《七律?长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是毛泽东。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AB%D4%F3%B6%AB%CD%BC%CF%F1in=3983cl=2lm=-1st=pn=15rn=1di=53842379595ln=1955fr=ala1fm=ala1fmq=133108842554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5-1di53842379595objURLhttp%3A%2F%2F2%2Ffileserver%2Fpic%2F12%22F127507002429.giffromURLhttp%3A%2F%2F2%2Fphoto%2Fphotodetail.jsp%3Fsid%3Dtag%3Bfid%3D20158%26imgid%3D37446%26userid%3D127507%26albumid%3D20595%26pageid%3D0W183H244T8143S22TPgif
解题,补充课外资料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 2.学生汇报: A.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般情况。 B.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教师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chinese/zhuanti/cz/685611.htm
C.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三、诵读品味,领略诗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诗里面有2个生字,我们来读一下。(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指导读。 3.借助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诗的意境。 四、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这首诗我们已经读得很好了,那么在这首诗中,有许多山名和水名,大家发现了吗?请你标注出来。 2.那么这些山和水在哪儿呢?(教师指图讲解) 3.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五、总结 红军在一年的时间里,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就是在平地上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何况还要翻越那么多的高山大川,再加上天上的飞机轰炸,地上几十万敌军的追赶、拦截,这长征真是太难了。那面对艰难险阻,红军战士怕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自由朗读全诗,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
2.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长征途中那一幅幅壮阔的画面:那五岭、乌蒙山上飘扬的红旗;那金沙江畔回荡的欢声笑语;那泸定桥上的斑斑血迹;还有那千里岷山映照着的张张笑脸。我们继续学习毛泽东的这首诗——《七律?长征》。 /zyda4/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504
二、读诗 1.请大家把诗读两遍。 2.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三、讲诗意 1.这首诗大家已经读得挺好了,那么这首诗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教育十二五划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申报子课题、实验区校的通知.doc
- 全国科技工作会提出今年十大任务.doc
- 全国外贸职业技大赛简介.ppt
- 全国文明城区测调查问卷(样本).doc
- 全国文明城市测调查问卷(2011.3).doc
- 全国一级建造师业资格考试辅导——建设工程经济-工程经济.ppt
- 全国艺术会议记-11月18日.doc
- 全国优秀工程咨成果奖申报书.doc
- 全国优秀中医人考试大纲.doc
- 全国知名地产公介绍.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