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丹青论
图分类号:I2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近日在看陈丹青先生的《荒废集》,感触颇深,不觉得想起了去年看黑明的摄影书籍《我们这一代》以及另一本叫做《走过青春》的书,感触加之而更家丰富深厚,是对于他们那一代人坎坷转折经历的
一种心痛以及对他们无论如何都难以忘怀的敬佩。
亦如陈丹青老师在序言里所说关于“荒废”我也先来说说自己对于“荒废”的感受吧。我没有看过之前的那本《退步集》只是出于直觉便先翻阅了这本《荒废集》,或许这书名正印证了自己长久以来对
自己状态的不满之心态。
不过,关于‘退步’和‘荒废’之间我总觉得他们有某些在所难免的内在联系,正如自己长久以来习惯于沉淀和积累,因为我相信只有沉淀和积累才会让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远离而去,然而太长久的积累
与沉淀长久的却将自己带入了一种习惯似的沉默,忘记该怎样及时真切的在人前如别人一样夸夸奇谈的表现和张扬自己,从而博得别人的肯定与赞扬,到现在自己近乎于一种习惯用沉淀出的文字来说出
自己沉淀积累所得的心得,我想,这便是一种‘退步’,不知继续下去是否会导致自己性格的退步。
当然关于退步荒废,我更愿意意去唤醒的是自己的专业,油画。关于体制与意识形态,丹青先生不止一次的谈论到这个问题,然而作为体制下一路走来的自己,虽不曾被它彻底的浇灭与摧毁,但也不敢
说自己到底从它受益多少,我常常安慰自己:也许这就是事物两面性的原由。然而课堂写生亦然已对自己造成了无形的束缚,以至于自己常常不愿去面对创作这一问题,但事实上这却是我永远无法规避
的现实问题,不愿面对正是出自于内心的恐惧与害怕,首先是无从下手,其次确实是找不找边际,虽然我深知只停留在想这个阶段是多么的愚昧与无用,也常常信誓旦旦的的勉励自己只要做了慢慢就会
找到方向,但却始终很难推动自己的行动,即使已经这样焦急的催促自己很久了。
我想这样的自己便已经在不断地退步与荒废了。
关于丹青先生文笔的风格,在言论与自由这个话题下,他说:“直到此时此刻我仍不清楚退步集获奖的理由。”他只自嘲的的命于其“赋有尊严的失败感”。在谈到鲁迅先生的章节,陈丹青先生很直白
的说出了对鲁迅先生的仰慕。这也是这本荒废集给我的直接感受,首先他的语言风格不觉中些许的类似鲁迅先生的文体,当然相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都只不过顾盼着冰山一角,但加之丹青先生自嘲
的批判,以及对当今问题的一些闷呛的揭露,仿佛又些许看到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的存在意义。
其次我想说一些关于自己对于一些好文章与著作的愧疚与自责,比如在小初高中学习鲁迅文章时我们便早已熟背“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朝花夕拾》《狂人日记》《呐喊》《彷徨》
《药》《故事新编》,到现在为止这些仍旧顺口而出便背出了这些,关于课本里鲁迅的文章最深刻的也只记得阿Q与孔乙己,然而自己所熟背的那些代表作却一本也不曾认真看过,因为当时考试只考那些
书名所以我们便无选择的会背至今,而那些真正对我们有意义的内容因为与考试无关也就选择性的与我们无缘了。
关于这点至今才越来越发现,对于中国文化,当初成长到现在我只不过是一个表面吃饱但却一直在实质性饿肚子的瘦弱孩子,以至于到现在不得不焦急的来填补自己的无知,怕某天会永远的错失与这些
经典交谈与领会的机会,从而致使自己的血液从此真正的干涸到可怜。
关于文化的自我反思。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大喊口号说我们要大力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口号毕竟只是口号,它永远无法立刻变成实质性行动,而大多时候我们也只不过都只是喊口号
的人而已,喊完便就忘了,更忘了自己还要去做什么。自己更是惭愧至极,因为至今我也不曾完整的读过所熟知的那些名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笑的是自己曾经写作文却都早已引用过无数次
,这让我想到前几天有个同学对我说:他的一个朋友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当代的文艺小说放在书桌上良久不曾翻过,偶然隔壁寝室一姑娘看到便拿走说看看,结果不出几分钟便送回,之后只看到那女孩微
博上发了自己灿烂如花的美颜贴着这本书的一张照片,附之的心情语言是:最近在看这本书。当时听后觉得可笑,然而时至今日的反思才恍然领悟自己也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只不过她是用那本
书想要让自己貌美如花的面庞更富文艺气息,而长久以来我们对于经典与名著的引用也只不过只支撑想要得分的作文门面而已。不管怎样我们都只是拿来主义的利用了这些我们所认为能够支撑起让我们
“变得文化”的文化。这是多么可悲可鄙啊。
因为这从一开始便不能让我们有任何受益,对于已经可以有自我判断以及识别能力的现在我们而言,又何必继续这样自欺欺人的走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