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物防治】06前沿与展望.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生物防治前沿与展望生态调控技术行为调控技术生理调控技术分子调控技术协同调控技术第一节 生态调控技术有害生物生态调控原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害虫区域性生态调控一、有害生物生态调控原理自然控制(自然平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使某一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维持一定种群密度的现象,称为自然控制(或称为自然平衡)。种群平衡密度:通过自然控制维持的种群密度,称为种群平衡密度。据估计,自然界中97%的昆虫均处于种群平衡状态。自然调节过程:自然种群维持在自然平衡密度的过程,称为自然调节过程,是生物密度制约因子和非生物密度制约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非生物密度制约因子:如气候等,只能限制种群密度,使种群无规则地变动。生物密度制约因子:如种间竞争、天敌的捕食(寄生)作用、植物的抗性等,使种群围绕平衡密度而波动,即当种群密度高时,种群密度因这些因子的影响而下降;而当种群密度低时,种群密度因这些因子作用降低而上升。物理因子:温度、湿度、气候、暴晒、土壤、pH生物因子:寄主适宜性、食物质量非密度制约因子昆虫种群自然调节不能起相互作用:某些食物、空间、地域行为起相互作用的生物防治作用者:寄生物、捕食者、病原物、植食者、某些食物密度制约因子害虫:农田是种植单一作物品种的生态系统,由于以作物增产为中心,使生态环境发生极大改变,加上昆虫的生态适应,致使某些昆虫种群密度处于很高水平,超过作物经济允许损失水平,这类昆虫被称为害虫。害虫管理:通过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因素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使其在作物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下的种群平衡密度波动。害虫防治对策:目前的害虫防治对策大都强调系统外的因素作用,即通过人为的因子(如化学农药)来限制、消灭或控制害虫种群。这种作用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密度制约因子的作用,将使害虫种群无规则大幅度变动,易使害虫种群再猖獗、再暴发。调节(regulation):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内部因素的作用,通过作物、害虫、天敌间的相互作用,使害虫种群始终围绕在某一低的平衡密度波动,是生物密度制约因子作用的结果。控制(management):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外部因素的作用,通过引进新的有益生物控制因子(如天敌、苏云金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采用适当措施(如性诱剂、选择性杀虫剂等)、改变现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如间套作、作物布局)等,使害虫种群密度降至某一平衡密度之下,是人为的生物密度制约因子与非生物密度制约因子作用的结果。调节与控制二者相辅相成。没有控制,害虫种群不可能尽快下降到某一低平衡密度(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反之,没有调节,种群不可能持续地维持在低平衡密度下波动。害虫生态调控害虫生物防治农户的综合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流、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研究为基础;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优化组装、设计出害虫生态调控的初步方案;执行过程中,结合当时土壤、作物、害虫和天敌的资料,重新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和设计,决策出实施的行动方案;将害虫生态调控融设计与实施为一体,使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与方法转变为实体的害虫管理生态工程技术。害虫生态调控的设计与实施流程区域性作物布局、轮作、间套作高产抗性品种栽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作物—害虫—天敌)设计和组装设计和组装各种生态控制手段监测对结构和功能监测实施实施具体方案综合、分析和评价输出输出最大功能二、利用多样性控制病虫害1. 原理资源密度假说:认为植食性昆虫,尤其是专食性昆虫,在宿主植物集中的地方密度较大,而且它们发现并保留在宿主植物上的几率较大。天敌假说:植物多样性大的增大可为天敌提供更多的庇护场所和其他资源,故天敌在植物多样性大的生境中的种类和数量更加丰富,因而在多样化生境中,天敌更可能抑制害虫的发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利用在生物防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报道,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控制,天敌的控害作用占50%以上,作物抗性和其他因素的调控作用占40%,天敌与抗性的综合控害作用超过80%。2. 主要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的场所,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有害生物。研究表明,在田间保留杂草且不清楚枯草,春夏秋季都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殖,冬季有利于其安全越冬。释放天敌、增加生态系统中主要害虫的主要天敌数量,可以有效解决害虫比较单一的作物的害虫控制问题。如玉米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螟,通常只要解决了玉米螟的问题,再加上天气(如雨量等)适宜,玉米就可以丰收。对于有害生物种类多的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如在北京平谷桃园进行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试验,主要措施有桃园内留杂草、释放赤眼蜂防治卷叶蛾、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取得了良好效果。与除草桃园相比,留草果园的各种昆虫数量明显丰富,天敌的数量也相当多,虽有一部分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