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何以闻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埔军校何以闻名?   “黄埔”,位于广东珠江下游咽喉要道的一座小岛;“黄埔”,社会各界赞誉业内顶级水平的一个称号;“黄埔”,两岸同胞珍藏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人们关于“黄埔”的种种憧憬和感动,无不来自于“黄埔军校”,这个家喻户晓、驰名中外的名字。黄埔军校书写着我们不能忘却的辉煌历史,也寄托着我们必须坚守的光荣梦想。   一只摇篮   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风雨飘摇,动荡不安。黄埔军校一经创建,就成为那个年代拯救国家危亡的希望和象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国英才,孕育了众多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军人。   黄埔军校奉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了“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针,为培养出真正的革命军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科主要教授军事理论知识,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以及战术学、精神教育问答等;术科则有制式训练、战斗训练、实弹射击以及行军等。政治教育实行兼容并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教育均占重要地位。这些课程不仅教授全面的军事理论知识,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于人民群众中发展国民革命的意识,使得黄埔同学在战场上意志坚强,所向披靡。   黄埔军校广聘天下贤士,为这只“将帅摇篮”提供了优秀的师资队伍。苏联派来大批战功卓著、经验丰富的军事教官,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交通、通讯等各个教学岗位上,为黄埔师生带来了苏联红军的优良传统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最新的军事技能。中共中央派了一批重要干部入军校担负各级政治领导工作,周恩来、熊雄、叶剑英、肖楚女、恽代英等,为军校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历革命的教育和血与火的考验,黄埔军校在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众多国共两党优秀的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元帅中,在黄埔军校工作学习过的便有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林彪5人;大将中有陈赓、罗瑞卿、许光达等3人;上将中有杨至诚、宋时轮、张宗逊、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周士第、郭天民等8人;中将8人;少将12人。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师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近40人。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过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官以上的就有90余人,被人们称为“黄埔系”。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名声显赫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传播了科学的军事理论,宣扬了崇高的民族精神,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不愧是“中国将帅的摇篮”。   一段传奇   传奇,意味着坚韧不拔,意味着出其不意,意味着难以复制。广大黄埔师生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贡献,铸造了不朽功勋,缔造了一段段军事传奇。   1924年10月15日,黄埔第1期学生入学不到5个月,就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学生军气势高昂,战斗力极强,仅用1天时间就消灭了商团的武装力量,首次打出了军威。   1925年2月,第2、3期学生入学不久就参加第一次东征,荡平陈炯明叛乱,6月回师广州后,又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消灭滇桂叛军。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拉开序幕,黄埔健儿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出师1年就席卷东南诸省,汀泗桥畔、贺胜桥边,遍洒热血;吴佩孚所部主力被歼殆尽,号称五省联军孙传芳部损失过半。当时身为孙传芳军事顾问的日本军人冈村宁次,分析了孙传芳失败的原因:“一不是教育训练不良,二不是武器装备欠佳,三不是指挥作战失误,主要败于以黄埔为骨干的北伐军所向无敌的旺盛土气和不怕牺牲的果敢作战精神。”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战端,淞沪抗战爆发。中方参战部队的各级指挥官多系黄埔师生,连排长大都是军校7至11期毕业不久的学生,其抗战意志之坚定,战斗士气之高昂,令人钦佩。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重创敌军,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妄图3个月吞并中国的迷梦。   黄埔军人在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气概和势不可挡的战斗势头令人惊叹,创下了许多辉煌的战绩。据统计,在两次东征和北伐中前后牺牲的黄埔师生约有3000人,但后来在纪念碑或史书上能留下姓名的仅有600余人。在抗战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中,有200多名黄埔生担任师长以上军职,指挥全国三分之二的精锐之师,在全国各战场抗击或抵御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各期、各分校毕业生,共有两万多人。   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在东征、北伐的大革命洪流中,在淞沪抗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滇缅之战的抗日战场上,黄埔师生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冲锋陷阵,血洒疆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一条纽带   有人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中国的近现代史。的确,没有一所军校能像黄埔军校这样,贯穿了近代与现代,联通了此岸与彼岸,沟通着情感与回忆,凝聚着思想与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