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近年底,接到《程序员》杂志的邀请,希望我能写一篇与团队管理有关的年终盘点文章,盘点2013年业界与团队管理相关的大事。2013年可以归纳为团队管理大事的事件倒是不少,例如Yahoo!美女CEO宣布取消在家办公制度,最近又按照绩效评估结果排名开始裁员;最近知乎上好事者提出的“你问什么离开xx公司”系列,各种回答纷至沓来,为2013的团队管理大事记提供了不少素材。可惜,不在局中之人,就算怀着最善意的心思去揣摩,也难以一窥其中究竟,所以对作者来说豪气万分地指点江山,倒极有可能落得个牛头不对马嘴的下场。思忖至此,不觉赧然。正欲一口回绝之际,忽又想起,虽然没法过一把“粪土今年万户侯”的瘾,在这蛇尾巴的当口,和大家分享一下2013年在国内团队管理方面的各种新名词,也是件颇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本人身处互联网行业,做的主要是技术团队管理的事情,眼界所限,也只能以我的个人体验作为整篇文章的基础了。
2013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名词们
说起团队管理,我想但凡超过一个人的团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团队规模小,个体能力强,依靠个人能力就能维持住团队;而如果团队规模较大,一般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体系,依靠文化和制度建立团队的执行力。从微软到Google再到Facebook,概莫能外。当然,规模与团队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巨大如Google这样的公司,仍然在良好的工程师文化的基础之上,保持了相对宽松和灵活的团队管理体系。
团队管理并非是什么神秘和高端的事情,采用什么样的团队管理方式,既与组织的目标和文化根基相关(说白了就是公司的创始人和早期员工),也和当下的环境(包括行业环境与公司内部环境)相关。随着一波一波的组织兴起,一阵一阵的环境变化,团队管理领域的新名词也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层出不穷。在2013年的舞台上,全端工程师、自组织团队、新兵训练营等名词闪闪发光。
有句老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话放在团队管理领域显然极为适合。纵观技术团队的氛围,从软件领域史前时代单兵作战的黑客群体,到重量级软件工程束缚下的“开发资源”,再到轻量级软件工程对个体能力的重视,团队管理的方式明显在“注重个体”与“注重流程”之间走了一个轮回。显然,采用什么样的团队管理方式无非是“现阶段能够最大化收益的做法”与“团队成员期望”之间的博弈结果。幸好,这种博弈不必是零和博弈,而可以是一种协作博弈。敏捷方法把软件开发看作团队的“合作博弈”,尝试在软件开发效率、客户满意度和工程师的满意度之间找到新的平衡。过去若干年敏捷思潮在软件领域迅速地攻城掠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效率,满足了客户和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敏捷方法较好地平衡了团队与开发个体的需要。
不管怎么说,软件行业发展到了现在,软件从最初的个体手工制作进入需要某种规模的协作时代,软件从业人员快速增长,软件开发工具正在逐渐降低开发的门槛,各种软件开发方法与实践层出不穷,这些都使得软件行业中的团队管理方式愈发丰富。在当下,恐怕我们已很难用某种特定的模式或者架构来描述软件领域的技术团队管理趋势,反而活跃在2013年技术团队管理舞台上的新名词,或许能够给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能够透过这些名词窥视到技术团队管理领域的大潮。
2013年终名词盘点
全端工程师(FullStackEngineer)
2013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团队管理方面的名词,非“全端工程师”莫属。“全端工程师”是指那些具有多端开发能力的工程师(例如前端、后端、移动开发端,甚至还有运维端),这类工程师可以一个人搞定一个项目,或者至少可以一个人搞定一个功能所有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从“前端工程师”(听说有些企业甚至还有“JavaScript工程师”和“HTML工程师”的分工)、“后端工程师”等日渐细化的职位描述变成高端大气的“全端工程师”,其中的变化可不是简单的名词替换。
和真实的社会一样,程序员的世界也处于不断的进化中。社会分工往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当程序员分裂成架构师、设计师、开发工程师时,我们并不觉得惊讶;当开发工程师细化成后端工程师、前端工程师之后,我们同样可以把它看作是程序员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可“全端工程师”是怎么回事?难道社会分工的发展在程序员的世界中不再适用了?而且“全端工程师”的称号特别让人容易回想起软件领域的史前时代,那时候的黑客们可是真正的全端工程师(当然,我猜他们不一定喜欢工程师这个一点都不酷的称号),软件硬件、编程电路无所不能。
在当下的软件环境中,“全端工程师”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全端工程师”的概念与生产工具的发展以及开发需要更加“快速”直接相关。开发语言与开发工具的发展,加上技术开发平台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可直接使用的框架和组件越来越完善,和几年前相比,如今的工程师可以更容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堂留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
-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oc
- 课时6 农民工问题.doc
- 课堂评价 立足学生发展.doc
- 课时同步练习 我们的民族精神 Word版含答案.doc
- 课标知识(答案).doc
- 课标解读总结(定稿).doc
- 课程,让学校更富磁性.doc
- 课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doc
- 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常态化.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