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docVIP

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摘 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检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经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10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的关系。结果:12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中, 109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102例检出斑块形成,斑块检出率为85%。对照组106例检出斑块形成21例,检出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斑块好发部位均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主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02例检出斑块中,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对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CVD)的70%,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占我国致死率的10%,致残率50%,存活者40%以上会复发。颈动脉系统不稳定性斑块形成、脱落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科对12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证实。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6例,脑梗死24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40-83岁,平均64.6±5.4岁。所有病例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106例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疾患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42-86岁,平均67.6±7.3岁。   1.2 方法   采用东芝阿波罗SSA-770及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 MHz。患者仰卧位,暴露颈部,首先采用二维图像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颈动脉分叉部(BIF)内外径宽度和内膜厚度、狭窄程度和动脉收缩舒张运动情况。斑块病变位置、形态、、大小、表面光滑度、回声情况。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充盈情况,是否有狭窄及狭窄程度。测量内-中膜厚度部位为颈总动脉距离分叉处1.5cm处及分叉处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内-中膜增厚标准,颈总动脉分叉处1.2mm,其余部位1.0mm.斑块性质诊断标准:扁平斑:内膜增厚并不光滑,局部轻微隆起;软斑:斑块质地与周围组织相比呈低回声,突出于管腔,表面光滑连续;硬斑:斑块呈强回声且表面光滑[1];混合斑块:斑块回声不均匀,强、中、低回声混杂,并表面粗糙不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a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所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120例中109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02例,检出率为85%。对照组106例检出斑块形成21例,检出率为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   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部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02例检出斑块中,颈总动脉分叉处58例,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36例,颈总动脉主干8例。对照组检出斑块者21例,颈总动脉分叉处10例,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7例,颈总动脉主干4例。两组同一部位发生斑块比较发生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3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分型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102例检出斑块中,软斑29例,混合斑14例,硬斑34例,扁平斑25例。对照组检出斑块者21例中,软斑2例,混合斑1例,硬斑10例,扁平斑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我国发病呈年轻化,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已经表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了解颈动脉系统斑块的性质、大小、稳定性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非常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经济、有效的检测颅外段颈动脉,能够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本研究表明,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主干。这些部位血管管腔血流缓慢,易产生湍流,成为斑块好发部位。斑块的发生以在颈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可能与分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