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堂实录
导入:
(课前欣赏电影片段。)
师:大家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吗?
生:(异口同声)《小兵张嘎》。
师:知道这个小兵张嘎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省吗?
生:白洋淀。
师:这位同学真不错,知道影片中生长着大片芦苇和荷花的地方叫白洋淀。但是白洋淀是省份吗?
生:河北省。
二、介绍白洋淀:
师:(多媒体介绍“白洋淀”,附图片。)在河北省冀中平原的北部,有一个被称为 “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请同学们齐读下列有关白洋淀介绍的文字。
生:白洋淀占地四十多万亩,整个白洋淀被39个村落、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荡分成了143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淀泊。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遍淀芦苇,漫天芦花,云雾低绕,淀水清澈。
三、概述故事:
师:今天,咱们要讲的就是发生在白洋淀的一个故事——《芦花荡》。大家知道“芦花荡”的意思吗?
生:长满芦花的荡。
师:“荡”是什么?
生:湖泊。
师:对,“芦花荡”的意思是生长大片芦苇的浅水湖。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孙犁(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下面,我请大家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一个填空(多媒体出示)。先给大家几秒钟时间快速浏览,然后齐读填空,看看有没有同学滥竽充数的。
生:(齐读填空)事情发生在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一次,他护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受了伤,他觉得特别愧疚,并发誓要报仇。第二天,他用莲蓬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鬼子。
四、初步感知:
师:看来,大家对这则故事的主要情节都非常熟悉了,上面这个填空是有关课文内容的,接下来的这个填空是要结合你自己的阅读感受的:
(多媒体出示):初读《芦花荡》,我觉得这篇文章真 。(用一个字填空)
生:爽(多数)、美(少数)、好(个别)、妙(个别)
师:好,那咱们就选择“爽”。(板书“爽”)
五、一字品文:
师:接下去,让我们一字品文,探究本文这“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先找出大的方面,然后再从文中找出你的证据来?下面,请你们沉入文本,快速浏览课文两分钟。
师:(边巡视边提示)小说是用文字塑造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还是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分析。
(两分钟后)
师:好,大家应该有很多话想说了吧?
生1:老师,我觉得这个老头子挺爽的,你看他的话: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老头子做事特别爽,也很自信。
师:从他的话中分析出了这是一个自信的老头子。好。
生2:我觉得这位老头子过于自信了。
师:何以见得?
生2: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自信过了头,大菱受伤了。
师:(板书:人物:过于自信)很好,老头子还有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3:他的自尊也过了点。
师:为什么?
生3:你看他,第43段,当大菱受伤后,他说他“没脸见人”了,这说明他很要脸面,很自尊。
师:(板书:过于自尊)分析得有道理。但这里他这么在乎面子是因为什么?(教师把手放在自己的肩上)
生:责任重。
师:(点头)继续分析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生4:这个老头子很聪明,而且很勇敢。他能一个人没带枪去打鬼子,而且消灭了十几个,不简单。
师:说得很对,我也这么觉得,既聪明又勇敢,我们用一个成语是——?
生:智勇双全、有勇有谋。
师:(板书:有勇有谋)
师:大家看第61段,齐读。
师: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了,作者为什么把砸鬼子比作是“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生5:为了说明这个鬼子很顽固。
师:老玉米顽固吗?
生6:顽固的,老玉米很难揉下玉米粒来的。
师:你在农村生活过?
生6:这倒没有,但我见过。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男孩,确实,玉米如果晒得太老,用宁波话说就变得“拧皮皮”的,很难揉下玉米粒来。这就说明了鬼子确实也比较顽固。其次,大家想想,玉米在农民的眼中代表着什么?
生:丰收。
师:对,所以,用在这里也说明了这是一个丰收的时刻,是吗?
生:是的。
师:多么奇特浪漫的想象啊。此外,玉米这个喻体是就地取材,非常形象又贴近生活的。文中类似的比喻还有吗?
生7:“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我觉得把“鲜嫩的芦花”比喻成“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非常形象。
师:确实,鲜嫩的芦花在阳光底下会呈现出一片淡紫淡红的颜色,多美啊。
生8:第55段中,“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中的“白绸子”是白色的,很光滑,用来比喻“水鸟”很形象,而且白绸子可能也是当地的一种常见的东西。
师:你的分析非常到位,但“白绸子”是不是白洋淀的盛产,我没有考证过,你课后可以去查证一下,我只知道白洋淀出产苇席子。
师:还有吗?大家可以看课文开头几段。
生:“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语文 《王顾左右而言他》上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 《给女儿的信》、《家书》 长春版.doc
- 八年级语文 《游山西村》《过零丁洋》 长春版.doc
- 八年级语文 《背影》《台阶》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语文 《芦花荡》《蜡烛》 人教新课标版.doc
- 八年级语文 《走进纽约》、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 语文版.doc
- 八年级语文 《天上的街市》《小小的阳光》单元要点 北师大版.doc
- 八年级语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夜雨寄北》 长春版.doc
- 八年级语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文赏析教学课件.ppt
- 八年级语文 全册课内外短文阅读训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案 苏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绝唱》课堂实录 鲁教版.doc
- 八年级英语上册 Uu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课件 人教新目标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 苏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老王》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