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茶业交流合作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doc

闽台茶业交流合作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闽台茶业交流合作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汤鸣诏 闽台一水之隔,历史上本是一家。现在台湾人口80%的祖籍地仍然是福建。闽台两岸山同脉,水同系,人同祖,族同史,语同音,习同俗。台湾产茶与福建更有割不断的历史渊源。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今后更好地携手合作,共创闽台茶业辉煌的明天。 1 闽台茶业交流的历史渊源 1.1台湾茶种来自福建 台湾茶业以生产乌龙茶为主。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除适制红茶的阿萨姆种引自印度与近代台湾新选育的台茶1——17号外,其余品种均来自福建。据1918年《台湾通史》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桀鱼坑(今台北县瑞芳镇),发育甚佳,继以茶籽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这就是文山包种茶名闻遐迩的开端。 据《中国乌龙茶》记载:“1865年,英国商人德克莱在台湾开设德记洋行,深知茶叶有利可图,就雇人到安溪购买茶苖,并以贷款方式鼓励农民种植和釆制,茶叶收成以后,全部收购,然后运往海外销售。这是闽茶传入台湾的另一记述”。“清咸丰五年(1855年),福建省城举行乡试,台湾南投鹿谷乡初乡村有一书生林凤池,意欲赴考,却因缺资而难于成行。宗亲林三显慷慨解囊助之。林凤池中举后为扱答宗亲资助之恩,决意专程到武夷山将武夷岩茶种苗带回家乡种植。到了天心岩永乐禅寺说明来意,住持送他36株茶苗,并嘱其细心培育,分裁广植。回乡后分给乡亲种植于冻顶山,生长旺盛。即为冻顶乌龙茶之起源。以后几经发展,终于成为驰名于世的冻顶茶。”1990年,经闽台两岸专家考证,位于福建建瓯东峰镇的一片矮脚乌龙品种百年老茶园,与台湾适制乌龙茶的当家品种青心乌龙属同一变种,从而为台湾青心乌龙乃由福建引入之有力证据。福建学者还认定了台湾的香橼、皋如茶源自福建的绿芽佛手、红芽佛手。 据《港台茶事》记载:台湾木栅铁观音,系木柵人张迺妙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回安溪老家探亲,尝到“一啜三日夸”的铁观音茶,十分赞赏,遂向亲友索取12株纯正铁观音茶苗,携回台湾住地台北木柵,在屋后石崖缝间的土台上种植。第二次引种,大约在20世纪初,张廼妙受政府委派,以当時政府茶师身份到福建安溪正式购买铣观音茶苗1000株,种植于木柵樟湖山(即今南山)。经张氏多年的推广和鼓励,逐步发展成木柵铁观音茶区。 1.2台湾乌龙茶的制茶技术与技术人员均来自福建 台湾植茶、制茶的茶农,大部分是由福建安溪等地移民去的。据《安溪县志》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安溪乡民开始陆续入垦台湾。至清代,安溪乡民大量迁入台湾。进入台湾的安溪移民经历代繁衍生息,至1990年,人口已达2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总数十分之一强。安溪人移民到哪里就把植茶、制茶工艺传播到哪里。台湾乌龙茶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都是聘请福建的制茶师傅来台传授。据林馥泉的《乌龙茶及包种茶制造学》记载:包种茶是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福建泉州府安溪人士王义程所创制,并由其在台北县茶区倡导及传授制法。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锦、魏静两人到台湾,在台北县七星区南港大坑开垦茶园,从事包种茶制造,并将技术传授乡人。台湾日治时期,他俩选择南港为包种茶产制研究中心,于1920年起担任讲师,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包种茶产制讲习会,各茶区派人参加学习。王、魏俩人对台湾包种茶产制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贡献。其时,还聘安溪人张迺妙为“巡回大师”,任职10年,四赴武夷、安溪觅寻茶叶釆制技术,对包种茶、乌龙茶釆制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取得良好效果。民国5年(1916年),荣获台湾总督颁发的“特等金牌奖”。 乌龙茶精制加工,也是聘请福建的制茶师傅。清同治七年(1868年),都德洋行在台北板桥设立乌龙茶精制厂,由厦门聘请茶师到台湾进行精制加工,开创台湾乌龙茶就地精制加工与直接出口的先例。 1.3“花香茶”之茉莉花,引种于福州 清光绪初年(1875年),由福建福州引进茉莉花苗木,栽植于台北市近郊。这是台湾栽植茉莉花之始。清光绪七年(1881年),台湾乌龙茶出口受国际茶叶不景气的影响,茶叶生产陷于困境。当时台北茶商便将台北大稻埕一带积压的乌龙茶,运往福州,以茉莉花加以窨制,称之为“花香茶”。此为台湾窨制花茶之始。以后包种茶窨花就以当地栽培的茉莉花作为窨制包种花香茶之花源。 2 闽台茶业交流、合作之现状 改革开放政策为闽台茶业交流、合作架起了桥梁。茶叶作为一条沟通的纽带,连接闽台之间的地缘、亲缘关系。从此以后,闽台两地茶业的交流、合作就接连不断。 2.1学术访问,为民间交流打开通道 1986年,台湾大学教授吴振铎夫妇,应我国茶界前辈黄国光夫妇之邀,从台湾飞抵福州,回原籍福安省亲访友,走访了福安县与设在福安的省茶科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