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泾阳县位于关中平原,泾河腹地的下游,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 ??? 泾阳县总面积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全县辖13镇,人口53万多。自战国末期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以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为华夏瞩目。泾阳北依嵯峨、仲山,南临北蟒古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滔滔泾水自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同时泾阳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新区核心区域,属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便捷,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网络齐备,与西安、咸阳两大城市血脉相连,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西安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泾阳有丰富的资源,是陕西粮棉的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大麻、瓜类次之。经济林主要有苹果、柿子、红枣。除了这些以外,我们泾阳也是全省最大的奶蓄生产基地和鲜奶销售市场,同时蔬菜也是我县在西北地区是最大的生产基地。 全县已形成了云阳、扫宋、蒋路、龙泉、燕王五个种植过万亩的蔬菜大乡,30个500亩以上的蔬菜大户。全县主栽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西葫芦、板椒、蘑菇、甘蓝、大白菜等50余种。全县已形成专业蔬菜批发市场6个,其中云阳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50亩,日交易量500吨,日交易额40万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熟悉泾阳历史的人都知道,泾阳自秦代置县以来,因其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被誉为“关中的白菜心”,也是汉、唐帝国的“京畿要地”。明清之际,为了有效抵御战乱和匪患,泾阳县城也修筑起坚固的城防工事。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泾阳县城的城墙布局并不像北平和西安古城墙那般方正规整,而是呈标准的椭圆形,就连城墙四门的瓮城也建成半园状,紧贴在城墙的四周。如果从空中俯瞰,县城城池颇似一只巨大的乌龟匍匐在泾河北岸的滩地之上,别致而又坚固,守护了曾经的生灵,也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传说。 ??? 据传,明代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的建议,实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韬光养晦之策,以期巩固刚刚建立的大明政权。一时间,全国各府、州、县衙驻地筑城之风大盛。处于关中腹地的泾阳也不例外。时任泾阳县令为了向朝廷表功,征调大批民工选定泾河以北、宝丰寺以南的平坦开阔之地夯土筑城。 ??? 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劳作,一座外形效仿长安古城的方形城池终于矗立在泾水之阳。在满城百姓的欢庆声中,那位坚决贯彻朝廷决策的泾阳县令也得到了上级的嘉奖并擢升为长安府尹,即日赴任。满城百姓的喜悦之情并没有长久地保持下来。就在城墙工程完工的第二年初夏,泾河上游降下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雨水汇聚成巨大的洪峰如同一只饥饿的猛兽,沿着古老的河床汹涌东流。所到之处,房屋、农田、树木、牲畜尽被吞噬,也将竣工不到半年的泾阳县城夷为平地,满城生灵尽遭涂炭。大水过后,继任的泾阳县令接过了续筑县城的接力棒。这一次,他再也不敢盲目上马。而是轻车简从,访贤问能,寻求最佳建城方案。寻访途中,县令遇到一位鹤发童颜、长须飘髯的云游道士。听完县令的陈述,道人略作思忖,开口说道:“邑居泾之阳,龟卧碧波上,重土惜民力,城池若金汤。” ??? 按照道人的指点,县令召集当地多名能工巧匠,集众人智慧,设计出龟状椭圆形城池,于农闲时节征调少量民夫,清理出县城废墟中散落的砖石,就地取材,起动城池建设工程。如遇农忙时节,则停止施工,让农夫回家收获耕种,农闲时节恢复施工。如此建建停停,三年之后,一座黄土夯筑、青砖砌面、外形别致的县城城池重现泾河之滨。 ??? 自此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泾阳县城虽屡有修葺,但其基本形制一直保持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泾河之水涨涨落落,起起伏伏,但再也没有危及到泾阳县城的安全。当地人都说,是县城的乌龟形状消解了泾河水患,保护了一方百姓安宁。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