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管出口处皮肤的护理体会.docVIP

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管出口处皮肤的护理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管出口处皮肤的护理体会   【摘 要】腹膜透析是向病人腹腔内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出口处即腹透管从腹腔经过腹壁钻出皮肤的地方。出口及隧道感染将导致难以治愈的或反复发作的腹膜炎、增加拔管和技术失败率。   【关键词】腹膜透析;皮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92-02   现将我院近两年开展腹膜透析以来出口处皮肤相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共开展腹膜透析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在36-70岁,9例均为慢性肾衰竭的病例。   2 腹膜炎原因分析   经腹透管管腔感染发生率30-40%,经管周感染发生率20-30%,经肠壁感染发生率25-30%,经血源性感染发生率5-10%,经上行性感染发生率2-5%。导管及出口处护理是腹膜透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 出口出异常的识别   3.1 原因:导管位置放置不当,如牵拉、受压、扭曲。手术后早期导管固定不良。不注意个人卫生。频繁更换操作者。导管出口过大,伤口愈合不良。患者并发糖尿病、肥胖等。都可能导致出口处感染。   3.2 异常表现:导管出口处周围发红、肿胀、触摸时会疼痛、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3.3 出口处感染分类   3.3.1 急性感染表现:有脓性。血性的引流物。伴红肿压痛、肉芽组织。发红的面积应大于导管直径的2倍以上。可伴有疼痛或结痂。病原菌培养阳性。处理:分泌物培养及抗生素治疗。   3.3.2 慢性感染:急性感染不治疗或治疗不充分,或急性感染消退后停用抗生素后复发。表现:外口及窦道内外生的肉芽组织更常见,有时外口肉芽组织被硬皮或痂皮覆盖。红、肿、痛常不明显。病原菌培养阳性。处理:分泌物培养及抗生素治疗。   3.3.3 可疑出口处感染表现:出口处外无渗出。隧道口肉芽组织轻度突出。上皮组织退缩。仅在隧道口见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可能出现红斑,但直径小于13mm。 处理:建议积极治疗。如培养为阴性,可使用百多邦软膏。   3.3.4 隧道炎表现:红、肿和(或)皮下部的压痛,可间歇性或持续性有脓性、血性或粘性引流物,可自动流出或压迫涤纶套后流出。有时症状隐匿,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处理:及时拔管。   4 出口处护理   出口处护理俗称换药,目的是防止皮肤细菌的滋生,减少出口处感染的机会。进而避免腹膜炎的发生,彻底的清洗和擦干手是开始管道和出口处护理的前提。所以出口处护理尤其重要。   4.1 早期管理:必须由专业医生或护士进行。,手术切口及出口处如无渗血,一周内无需更换。一般每周换药一次。严格无菌操作。如戴口罩及手套。确保管道固定良好--腹带的使用。避免牵拉损伤。2周内(未拆线)不能洗澡。避免增加腹压(术后10-14天开始CAPD,如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开始透析,采用小剂量(500ml),以免渗漏。同时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及用力咳嗽。)不要在透析管附近使用剪刀。不要用力搔抓出口处附近皮肤。注意不要让清洁剂流进出口处及隧道,否则会损伤细胞,延长切口的愈合时间。如伤口出现渗液、损伤、感染、出血。一定要汇报医生或腹透护士,及时处理。   4.2 出院后出口处护理及早期宣教:使用腹带的固定。腹部伤口的保护。正确使用腹压。如出现腹痛、腹泻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3 长期管理: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培训,导管的固定--腰带的使用。出口处伤口愈合或拆线后隔天换药。   4.4 换药时物品准备:无菌棉签、生理盐水、不含酒精的碘伏(2%洗必泰、双氧水)、无菌敷料。   4.5 换药步骤:洗手、戴口罩。检查出口处皮肤有无 红、肿、痛、渗血和脓液。再次洗手。消毒出口处,并检查导管是否破裂。如出口处有痂皮,不能强行揭掉,可以用生理盐水软化后轻轻去除。覆盖敷料并固定。术后半年且出口处愈合良好,可不用敷料覆盖出口处。每次沐浴后仍需进行出口处皮肤护理。如换药者有感冒或呼吸道疾病,一定要戴口罩。如出口处有感染,一定要戴上手套。   4.6 正确的沐浴方法:切口愈合、伤口拆线前不要洗澡,之后沐浴时使用人工肛袋来保护导管及出口处。只能淋浴,不能盆浴。不能让出口处浸泡在水里。洗澡前物品准备:人工肛袋,胶布,无菌棉签,无菌敷料,干净的毛巾,沐浴海绵或小方巾,具有抗菌成分的沐浴液或抗菌皂,注意患者的沐浴液或抗菌肥皂最好不要与家人混用,避免交叉感染。   4.7 进行出口处护理:无棉签蘸清洁剂,同样环状由里向外擦洗出口处周围,用无菌纱布沾干或风干。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记录出口处情况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