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食同源”到药食两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药食同源”到药食两用   这些物品通过合理的调配与摄取,利用食物的营养与药物的偏性来改善全身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防病、抗病、健康、长寿的目的,就是“药食两用”的精髓所在。   说到药食两用,还得从“药食同源”说起。“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在神农时代,药与食是不分的,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在唐代,有一位医家杨上善在其《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也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历代医家的这些总结,充分说明药物与食物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比如马齿苋、橘子、粳米、薏苡仁、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小茴香、花椒、草豆蔻、桂皮、砂仁、南瓜子、石榴、蜂蜜、罗汉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这些物品通过合理的调配与摄取,利用食物的营养与药物的偏性来改善全身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防病、抗病、健康、长寿的目的,就是“药食两用”的精髓所在。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性,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又分别具有共性,但温次于热,凉次于寒。食物的寒热温凉是根据药物(也就是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不同概括出来的。中医认为温热性食物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助阳的作用,寒凉性食物有清热解毒、滋阴泻火的作用。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除了以上五种味道以外,还有涩味和淡味,这样,通常说的五味在实际上就不止五种。味道相同的食物有相近或相同的作用,而味道不同的食物则有不同的作用。   根据历代用药经验,中医又把五味与人的五脏联系起来,如“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酸味食物一般有收敛 、固涩的作用,适用于久泻久痢体虚多汗、遗精、带下及出血等证;辛味食物一般有发散、行气止痛、行血散瘀、解表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气滞血瘀等证;苦味食物一般有清热解毒、躁湿、泻火通便的作用,适用于热证、湿热证以及痈仲疮疡等证;甘味食物一般有调和脾胃、补益气血、缓急止痛、和中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证、缓和拘急疼痛证以及调和诸性等;咸味食物一般有软坚散结、平肝潜阳以及泻下的作用,适用于瘰疠痰核、眩晕、大便秘结等;另外,淡味食物一般有渗湿和利尿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食物与酸味药物的作用相似,适用于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就是说,用越毒的药治病,越要早停药,大毒治病,病十去其六的时候就要停下来了,剩余的部分以饮食调养“尽之”,不能过量,过量就会伤人。   如今,“药膳”这个词已经很常见了。所谓“药膳”是指对人体既有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又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的药用食品。首先“药”字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药物,如《说文解字》上是这样说的:“药,治病草”;二是指治疗。如《素问·藏氯法时论》中,“毒药攻邪”一句的王冰注文:“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这里所说的“祛邪”,就是治疗疾病。“养正”,就是保健身体。再说“膳”字,这个字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即指食物;二指美好的食物,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美食。因此,“药膳”也可称为“食疗”。“药膳”一称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汉中程文矩妻”条,原文是“汉中陈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及前妻长子兴遇疾困笃。母侧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密。”此后在古籍中多有应用。   古代有一位业绩显著的宰相,其烹饪技巧也非常高超,他名叫伊尹,夏末商初人。最初,伊尹只是专职为汤王做饭的仆人,但他每干一件事都勤于思考,尤其是在做饭上善于研究和揣摩人的心思和口味,他认为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这样如此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才能达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他还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吕氏春秋·本味》说:“和之美者,杨朴之姜,招摇之桂”,大概意思是说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   伊尹在烹饪过程中不仅专心研究,而且还将调理五味比喻如同治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