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麦琪的礼物》《艺术品》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麦琪的礼物》《艺术品》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胡诌zhōu 装潢huáng 晦涩sè 恍惚hū 迷濛méng
垂涎xián 抽噎yē 馈赠kuì 掂斤播两diān
擤鼻子xǐng 心弦xián 惋惜wǎn 咳嗽sòu 神采焕发huàn
2、形似字
3、词语
掂斤播两:比喻过于计较小事。
抽噎:小声哭泣。
踌躇:犹豫。
毛骨悚然:害怕的样子。
撩人心弦:撩拨人的心弦,使人想入非非。
乌烟瘴气: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战战兢兢: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4、作者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等。其中一些名篇如《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契诃夫,俄国杰出的小说家,优秀的戏剧家。他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提倡民主主义思想,创作中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善于塑造“小人物”。作品有《变色龙》、《一个小官员的死》、《套中人》、《万卡》、《草原》、《第六病室》等。在戏剧方面有《三姊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等。契诃夫的小说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独树一帜。他与莫泊桑齐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二)阅读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的情节设计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感悟生活中馈赠与收受的真正含义。
(三)写作能力目标
学习作品情节设计的特点,特别是结尾的艺术。
(四)思想教育
正确理解和把握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建议
《麦琪的礼物》
(一)小说情节的结局妙在哪里?
1、卖掉了最好的东西,买回的却是废品,双方又都不生气,实用性与情感性的强烈反差,彰显了情感的动人。2、如此出人意料,双重期待落空,给人震撼性的效果。3.如此巧合的阴错阳差又是情理、情节发展的必然,足见构思之巧妙。详见练习一。
(二)小说最后两段的议论好在哪里?
几个“聪明”和“麦琪”用得好,层层递进,把主人公行为的值得赞美处说全了,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意义更为深刻了。详见练习二、三。
(三)分清小说的明暗两线,为什么不能都用明线写?两个人物的性格是否一样?
女主人公的活动是明线,男主人公的活动主要是暗线。两位本质相同,写出其一可推知其二,都用明线不仅大量重复,且无最后出人意料的巧妙结局。二人性格一较敏感,一较沉稳。 详见练习四。
《艺术品》
(一)比较《艺术品》与《麦琪的礼物》的情节结局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1、都出乎小说主人公的意料,但《麦》连读者也意外,本篇读者可从文中伏笔预期其结果。
2、都使某种期待落空,《麦》是两位主人公的期待都落空,突出强化了对人的心灵的震动,本篇是医生的安全感落空,使幽默可笑感、讽刺感突然增强。
3、都在此亮出了深化主题的最重要一步。
4、结局都即高潮,都既如此巧合又如此必然。《麦》引发后文高论,本篇首尾衔接,成环形结构。详见练习一。
(二)医生、律师、演员对烛台反应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作用?模式的核心是什么?结尾医生的反应是否还是这模式的体现?在此主题有什么深化?
1、突显了事情本质,表现了低俗、虚伪现象的普遍性、现实性;强化了讽刺效果;可笑程式的重复还有喜剧效果。
2、害怕他人尤其是异性看见(不安全感)是模式的核心。
3、医生最后目瞪口呆实为基本模式的浓缩,是不安全感重新面临的反应,这预示世俗现象将继续,这都是主题的深化。详见练习三、一,练习四第l小题。
(三)小说结尾为什么不把医生原想说的话写出来?为什么就此打住,不再写对烛台的处理?
1、主要是重遇此物的惊讶感和不安全感过于强烈,压抑了其语言的表达(舌头僵住了)。
2、其环形结构、结局即高潮的巧妙构思,结局之后或故事重演,或有新的变化,引人遐想,趣味良多,不应再画蛇添足写下去。详见练习四。
(四)小说讽刺、批判了什么?
主要讽刺、批判了社会上在烛台一类艺术品问题上的世俗观念,同时也讽刺、批判了其间表现的虚伪行径和不正常的低级庸俗的趣味。
四、课文讲解
《麦琪的礼物》
(一)文章主旨
《麦琪的礼物》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三英语Unit6 A United Effort Lesson 3 and Lesson 4 知识精讲 教育科学版.doc
- 初三英语Unit6 Accidents (Lesson41—Lesson44 )知识精讲 冀教版.doc
- 初三英语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知识精讲 人教版(新目标).doc
- 初三英语Unit7 A man who never gives up知识精讲 人教版(朗文).doc
- 初三英语Unit7 Countries and Languages知识精讲 人教四年制.doc
- 初三英语Unit7 The Rewards of Kindness Lesson 3 and Lesson 4知识精讲 教育科学版.doc
- 初三英语Unit7—Unit 9 Review知识精讲 教育科学版.doc
- 初三英语Unit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知识精讲 人教版(新目标).doc
- 初三英语Unit8 Merry Christmas知识精讲 人教版(朗文).doc
- 初三英语Unit8 Thanksgiving(I)知识精讲 人教四年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