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懈的科技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努力不懈的科技人生.doc

努力不懈的科技人生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奖台上,一位96岁高龄的老科学家首次被公众广泛关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教授。有人开玩笑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为零。然而,这丝毫都不影响他辉煌的科技人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核武队伍算起,50年中,程开甲这个名字和中国核武器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曾成功地主持了中国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创造了诸多令人惊叹的纪录,人们习惯称这位大科学家为“核司令”。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程开甲,1918年出生于“丝绸之乡”江苏吴江,祖上是徽商,祖父程敬斋虽是远近闻名的商人,但他对儿孙最大的期许却是走科举功名之路,“开甲”即寓意考场独占鳌头。程开甲出生前一天他的祖父过世,七岁又丧父,九岁时母亲出走,幼时的程开甲经历了人生的艰辛与不幸。于是他对家庭失望,一心只想玩耍,无人看管的程开甲小学二年级竟然连着留级两次。家人便将他转学了,孰料他竟拿了些钱,一个人跑到上海疯玩,直到花光最后一分钱,不得已露宿街头,最后被家人找到,带回了家,痛打了一顿。或许正是这一顿痛打警醒了程开甲,他自己早就是班级里年龄和个头最大的学生。12岁的他突然醒悟了,暗暗对自己说:从现在起发奋读书!   一年后,他考入著名的嘉兴秀州中学――在该校的校友名录上,还有陈省身、李政道、谭其骧等多位大家的名字。从初二起,程开甲的学习成绩冒尖了,尤其是数学和英语。他能将圆周率轻松背诵到小数点以后60位数,并能将1-100平方表倒背如流,还得过全校英文背诵比赛和省演讲比赛的第一名。“我小时候就有当科学家的想法”,程开甲说。初中二年级时,程开甲曾画了一张自己想要发明的大船的模型图。提起此事,程开甲说道:“想法很幼稚,但是数学老师还是与我探讨了很长时间”。至今,程开甲都很感谢老师对他那份敢于想象、敢于“发明”的童心的呵护。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他同时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所大学同时向程开甲发出了录取通知书。由于浙江大学给予程开甲的是公费生奖励,于是程开甲最终选择了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就这样,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那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一路“流亡”搬迁,从杭州到天目山、建德,到江西吉安、泰和,直至贵州的宜山、遵义、湄潭,程开甲也就在颠沛流离、日机轰炸的流亡中完成了大学学业。   程开甲在浙江大学接触到了学术领域许多前沿的课题,并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4位教授严格的训练,感染到了老师们学术研究求真务实、百家争鸣的科学精神,在导师的培养下,他奠定了扎实的功底。他还在三年级读数学系陈建功教授的函数论时,就写出了《On Conformal Mapping: Theory of Complex Function》一文,由陈建功教授推荐给英国数学家Tischmash教授发表。之后,文章被苏联斯米尔诺夫的《高等数学教程》全文引用。   1944年程开甲担任浙大助教,年仅26岁的他以一篇题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的论文,获得英国著名学者的认同。李约瑟亲自对其文章给予修改后,送给物理学大家狄拉克,但狄拉克却回信说:“目前基本粒子已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于是,论文便未发表。然而,后来一位国外科学家做了类似实验并获得了1979年度诺贝尔奖,其测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这件事被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核司令’”与诺奖的‘擦肩而过’”,此事让程开甲抱憾终生。   1946年8月,程开甲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了被称作“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的M.玻恩的学生。玻恩共带过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4位中国学生,后来他们都成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程开甲先后在自由粒子狄拉克方程严格证明、五维场论等方面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的“双带模型”,在Nature、Physical Review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   1948年,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师兄海森伯就学术观点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连主持人泡利都无法裁判。导师玻恩听他后来述说此事,非常高兴,“辩论是发明的前奏曲”,导师兴致勃勃地跟他讲起自己也曾与爱因斯坦进行过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能对经典常规实施超越。这次谈话,让程开甲终生受益。这一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他听到解放军击败阻挠渡江行动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时,程开甲的内心掀起了万丈狂澜,于是他婉谢了导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