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七七年高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忘的七七年高考

难忘的一九七七年高考(2008-02-10 23:53:49) 编辑[删除 标签:杂谈? ? 难忘的一九七七年高考 杨仕忠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我的心情难于平静,三十年前参加一九七七年高考的情景使我终身难忘。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我们在平地公社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带领下,从平地坐车到仁和,入住大河旅社,到大河中学,参加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日――十二日的高考。大河中学考场内外,戒备森严,派出所的民警在巡逻站岗。从平地坐车到仁和,一路上都感到新奇怪,因为自己是第一次到仁和。因为一九七四年以前平地、大龙潭公社属于云南省行政区域,自己是在云南省永仁县永仁中学读的高中。一九七二年,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主持中央工作,决定学校招生以文化考试决定是否录取。当年,永仁中学面向全县招五十名高中新生,自己有幸跨入了永仁中学。当时,高中是两年制,但是许多公社初中没有开设外语课,所以读了一年高中预科班,这一年主要是补习初中外语和数理化等课程,这样,两年制的高中实际读了三年,一九七五年七月才高中毕业。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九七三年高考,考出一个白卷英雄张铁生,所以高校统一文化考试招生制度再次受阻,一再搁浅,后来邓小平也被扣上“死不悔改的走资派“的帽子,再次被打倒。一九七七年,邓小平再次出山,主持中央工作,他果断决定恢复高考,要求当年就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入大学,达到:“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目的。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二日,国务院宣布当年恢复高考。喜讯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知识的春天,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终于到来了。恢复高考,彻底破除了“读书无用”及“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荒唐谬论。社会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 关闭了十年的高考考场再次打开,积压了十年的人才,一同涌进考场。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同事,有的是母女、有的是父子,不同年龄层次的同命人进入同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事也是司空见惯。我们平地乡就有姓李的两父子都被大田师校录取在同一个年级的奇闻。,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重新打开,为一些有识之士,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当年,为了参加高考自己也和全国五百七十万考生一样,挤时间拼命复习功课。高中毕业已经三年,许多单词,许多公式,许多知识、在自己的脑海里变成一片空白,所以,只有抓紧复习。白天,要积极参加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那改天换地的强体力劳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是热火朝天的,是势不可挡的,是不可能有半点含胡的,更不能有半点折扣的,否则……),每天傍晚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从工地上回家,又在灯下熬夜,拼命地背公式、记单词、运算题目、、、、、、总是把夜熬得很深、很深,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也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到了临近考试的一个月,由于长时间极度疲劳,终于病倒。自己也以养病为理由,借“病”偷闲复习功课。正如《中国知青梦》中写的:一个在云南西双版纳建设兵团的知识青年,为了抢时间复习功课,参加一九七七年高考,在不可能请假的情况下,采取了“自杀”(自己用割橡胶的刀,闭上眼睛砍自己小腿一刀)的绝招请两个月病假来复习功课,当两个月病假完后参加七七年高考。他成为全国二十七点三万人中的一员,被大学录取。当他拿到云南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痛哭流涕。因为这个《录取通知书》真正是他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这个通知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圆了他的大学梦,但是也给他留下了终身的痛苦。三十年来,每当天气变化或天阴下雨时,这个伤疤总是在隐隐作痛。每当伤疤疼痛时,他就会想到:当年,在那千里之遥的云南边陲建设兵团的他“自杀”养病、复习功课,迎接高考的峥嵘岁月。自己的命运和经历和这个知青有许多相同之处。真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七七年的高考,不仅改变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特别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飞猛进,我国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今天,每当我看到: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卫星升空、宇宙飞船胜利返航、人民生活富裕安康时,都会想到:每年的高考,选拔了无数科技人才,这些科技人才,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摩灭的贡献,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这也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如期进行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积极备战,接受社会和祖国的挑选,多少人才从此涌现,他们将挑起探索科学和建设祖国的重任,带领人类奔向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迎接又一个科学春天的到来。 ? ?????????????????????????????????? 大田中学??????? 杨仕忠 ???????????????????????????????????? 2007

文档评论(0)

qiang_q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