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精选

一、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二)、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条件 1、位置——我国的南大门 2、改革开放的先锋(国家政策的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一阶段 时间:1979--1990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特点: 原因: 影响: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侨乡优势③政策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劳动力丰富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附加值低 政策、侨 乡优势 资金、技术、设备 生活消费品加工厂 改革开放初期 外商投资 规模小 吸引外资额增长较慢 珠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 引进 建立 小结: 图4.22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第二阶段 时间:1990年以后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特点: 原因: 对城市化的影响: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 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 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图4.23 1985年与2002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经济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支撑该地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升级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结构调整 珠江三角洲地区 抓住机遇 第二阶段小结: 阅读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起步: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发展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著名的侨乡 3.抓住两次机遇: ⑴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量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东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根据下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P81 活动探究 根据图4.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 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 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 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 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 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 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 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 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 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 的特点。 活动探究 结合本市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小结: 一、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