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堂情感融合的策略探索.docVIP

历史与社会课堂情感融合的策略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与社会课堂情感融合的策略探索.doc

历史与社会课堂情感融合的策略探索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必须强化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当调适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一、挖掘知识载体,凸显情感目标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努力挖掘那些有助于“情感”教学的材料,并且在“教学目标”这一栏中凸显出来。根据学科的内容目标,教师可挖掘教材中知识载体,凸显四个方面的情感目标,具体对应如下:   教师要以“情感”为切入口,引导《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善于挖掘《历史与社会》课中材料背后的“价值因素”,寻找“启情点”,找准切入口。   如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教学“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这一历史事件,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之后,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鉴真在海上的情景,并接着设问:你最欣赏鉴真的什么品质?为什么?又如在进行《傍水而居》的教学设计时,笔者较为注重的是情感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从水乡孕育的城镇到靠水吃水的大鱼岛村,再到“因水而兴”的威尼斯,体验水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感悟到“水是生命之源”,再补充关于“太湖水污染”的材料,让学生去领悟要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道理,并让学生从写关于“水”的格言,到课外“节水方案的设计”,反思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强化这个情感目标的落实。   二、创设各种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发生态度变化。因而,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是强化知识与情感综合融合的重中之重。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如下的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1.故事情境。就是通过一定的故事阐述,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如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自杀殉国,表现了资产阶级维新志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之心,但学生通过这个史实,是否在情感上体验到这一点,对谭嗣同的行为是否理解,这就必须通过故事情境来解决。教师介绍维新变法失败的形势,说明谭嗣同有逃走的机会,介绍谭嗣同临刑前的话题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诗句,引发学生体验。聆听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们讲述的真实故事中体验和认识战争的真相,如书中所言:“真实的历史被浸染在舞台背景和老人们的故事里,学生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历史。”老人的故事成了学生思考、讨论的话题,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便把情感教育目标隐藏在情境之中,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现实社会事件加以故事性的描述,如商鞅徙木立信、赵高指鹿为马、玄奘西行取经、波音飞机制造的跨国性、假酒事件等,文字的描述越具体生动,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媒体情境。媒体情境主要包括音乐、录像等,在教学中运用与社会学科知识相关的影片等多种媒体创设媒体情境,更能激发情感体验。如在讲《感悟不平凡的变化》一课中可播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培养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和坚信改革开放必定会取得更大胜利的情感。再如讲长征,可播放影片《长征》片段,引发学生对红军英勇善战,不怕艰险的情感体验。   3.问题情境。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思启情。如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在讲《秦的统一》时出示了“关于秦始皇的一道题”: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出生。13岁他父亲秦庄襄王去世,他继承王位。22岁,举行成人加冕典礼,从此开始亲理国事。39岁,实现了国家统一。50岁病死。欧洲人称他为“中国的拿破仑”。有人推测,英语的China一词,可能来源于“秦”(chn)。有一本外国人写的书《影响人类历史的一百个人物》,把秦始皇罗列其中。根据这段材料,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3岁时,你在干什么?22岁时,你希望自己在干什么?39岁时,你希望自己在干什么?50岁时,你希望自己在干什么?又如他在《傍水而居》的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①水对于人类有其特殊的意义,请你讲一讲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大家开动脑筋,认真讨论。②同学们在学校中有没有浪费水的行为?如果有,请大家列举。③课后,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家庭节水方案,比一比,看谁的方案科学、合理。像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物情境。实物情境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运用与社会学科知识相关的各种实体物件、物件模型、情景图片等创设实物情境,引发情感体验。如在讲解《全民族的抗战》时,教师应结合直观《“一二?九”运动的学生举行反日救国示威游行》的插图,创设情境,描述青年学生为了抗日救亡,英勇顽强地与军警搏斗的悲壮场面;满怀激情地歌颂了青年学生不畏强暴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