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怀素书法体现的时代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怀素书法体现的时代精神.doc

隋唐怀素书法体现的时代精神   【摘 要】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书法更是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怀素是唐代的草书大家,他聪明、直率,为理想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书法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文化品格。所以,怀素书法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个性,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   【关键词】 隋唐;草书;怀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这时候文化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其次,隋唐尤其是唐朝的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和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第四,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著名书法家有: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是受王羲之的影响;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其名,创立了“柳体”,代表作有《深策军碑》,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唐代的怀素,既是一位放荡不羁的僧人,又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聪明、直率却狂放、恣肆。他可以为实现理想,几十年如一日,苦苦钻研。滴水穿石,怀素用他柔软的毛笔将漆盘和漆板写穿,我不禁被他的坚毅与恒心所感动了。他虽豪放,可对他喜爱的书法,却显得那么执着。“永州东北有奇怪,笔冢的墨池遗迹在。”(裴说《题怀素台》)说怀素曾将废旧的笔头搜集在一起,埋在池底下,并在上面盖了一座小塔,称之为“笔冢”。就在笔冢的旁边,有一个小池子,是怀素洗砚的地方,墨经常把池子染成黑色,人称此小水池为“墨池”。①他是如此细腻,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不由可以看出他对书法的热爱与痴迷。   怀素得以在唐朝成就高明,与这个唐朝尚艺之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唐代朝野上下无不言书。不仅大多数的皇帝都是书法的爱好者,而且,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起用、重视书法人才。太宗是设立专门培养书法家的机构,国学分为六科,第五科就是“书学”,并设立“书学博士”一职。而在当时,书法主要有两种功用:实用性和艺术性。其中楷书等可以满足人们惊喜交流的需要,而草书作为纯粹的欣赏之物,对于人们获取美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草书也就得以发达并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善草书的人,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得到了崇高的荣誉,并进而获得了很高的物质享受。不仅如此,唐代书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时重要的家具――屏风,时常用书法进行装饰。墙壁也往往是展示书法绘画的重要场所,更不要说士人在闲暇之余,将书法作为赏鉴品评的重要内容了。“篆书朴,隶书俗,草书贵在无羁束”,草书无拘无束的线条更能给以充足的想象空间,因而受到人们的格外重视。没有唐代的好书之风,就不会有怀素的光耀当世,没有盛唐浪漫之音,就没有草书的宠极一时。②   怀素的狂草不仅是个人性格和当时社会的产物,不仅代表着中唐时期书法艺术的审美风格,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文化品格。由于怀素幼小时就进入佛门,所以在他的书法中自然融入了许多禅宗思想。怀素的伯叔是惠融禅师,也许这与他步入佛门有一些关系。何况,在中唐,禅风大胜,谈禅、说禅、入禅几乎时当时的一种时尚。   所谓“禅”,指“思维修”或“静虑”。传说禅宗的创始人时南天竺人菩提达摩。六世纪,他从海外来华,创立了这种“直指心性,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为特点的禅宗。禅宗在第五世传至弘忍时分为南北两派,即北派神秀的“渐悟禅”,以及南派慧能的“顿悟禅”当时南派禅得以立足的时一条偈语,即: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针对北派神秀的偈语而来的,这条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心入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   两这对比,可以发现,顿悟的特点时,不需要任何烦锁的修行方式,主张“众生即佛”,“毋外求佛”,“若欲修行,在家亦可”。③只要“无念”、无心“,进入一种虚无境界,就可以悟得世界本性。   禅宗的这种顿悟性思维,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而正因为禅宗这种非逻辑、非理性、靠主观的体验而修道的思想对于中国艺术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怀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身为寺僧的怀素,寄身山林,以自然为伍,自然的生命对他来说有着真切的感受。由于酷爱书法,必然在有意无意当中,把自然之美与书法之美联系起来。往往是在瞬间,他抽象出自然物象的本质特征,融入到书法创作联想之中,形成“万缘皆生”的变态美。就像张旭见担夫争路、闻鼓吹而顿悟到笔意一样,怀素“一夕观夏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